云上江南 大美金川

——“行阿坝·城乡融合看金川”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夏应霞 刘磊 文/图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2期(总第3927期) 导报四版

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最美春光在江南。3月下旬,当我们来到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金川县,看到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竞相盛开的万亩梨花,才体会到何谓“云上新江南,醉美梨花源”。

金川梨花的人文之美,与“梨花带雨”的江南味道迥然不同。金川县有着“嘉绒故土”“东女国”“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千百年来,每个春天,万亩绚烂的梨花从不曾缺席,美丽而纯洁的花朵布满山川河谷,恍若仙境。白色的梨花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与蓝天白云、大渡河水、藏羌民居、古老碉堡一起绘成一幅宽阔大气、阳光质朴的“世外梨源”。

自古以来,金川有着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特殊县情。早在隋唐时期,“东女国”占据了今金川、小金、丹巴等地,拉开了金川有史籍记载的第一次民族融合序幕;清朝乾隆皇帝两征金川后,形成了汉、藏、回等各族杂居通婚、渗透学习的民族大融合现象;1935年,红军在金川创建了格勒得沙革命党,成立了中共大金省委,并驻留14个月之久;近年来,金川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抓实“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美乡村建设任务,全力推进金川县建设成和谐绿色、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宜居城市。

让我们走进美丽金川,感受“云上江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

马奈锅庄:点燃民间艺术传承之火

藏族群众跳起马奈锅庄。

马奈镇位于金川县南部,素有“东女故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一进马奈镇,一群穿着鲜艳的藏族男女围成一圈,跳起著名的“马奈锅庄”,艳丽而庄重的服饰、有节奏的舞蹈吸引游人驻足观看。

“马奈锅庄是古东女国的宫廷舞蹈,是嘉绒锅庄的精髓,也是中国圈舞的活化石。”据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马奈锅庄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奈锅庄分为达尔嘎底大锅庄和达尔嘎则小锅庄。小锅庄,一般是几个人在田间地头、收完庄稼之后即兴跳的舞,抑或是高兴时跳的舞;大锅庄则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表演,其服饰、仪式比起小锅庄有更多讲究。

钱富全是“马奈锅庄”的第九代传承人,他在2024年2月荣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称号。为了将这项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和普及下去,金川县马奈镇中心校在每周四下午开设了一堂锅庄课,开展2-3课时的“马奈锅庄”专题学习课程。钱富全是锅庄课的一名老师,为了将原汁原味的锅庄传授给孩子们,他总是提前准备,和其他传承人一起整理歌词,再带上课堂。他一句一句地教唱,等孩子们唱会、唱好了,他便领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边唱边跳。在他的带领下,马奈锅庄协会组建起了一支40人的“娃娃锅庄队”,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13岁,能独立表演10首左右的“马奈锅庄”。

每当夜幕降临,金川县的广场上都会响起动听的锅庄舞曲。各民族人民身着盛装,翩翩起舞,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锅庄舞不仅是我们的舞蹈,更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要把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继续跳下去,唱下去。”金川县城北社区老年协会的王金秀说。

碉楼御碑:见证金川历史文化

金川嘉绒藏族的石碉文化十分突出,有“千碉之国”的美称,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专家马长寿曾经说:“中国之碉源于四川,四川之碉源于金川。”

除了锅庄艺术,马奈镇还拥有一项“国保”——曾达关碉。曾达关碉由曾达东碉和马尔邦碉两座碉楼组成,统称曾达关碉,是明末清初时期大金土司为防御清军而建,均为石木结构。高耸入云的两座碉楼,夹峙江流两岸,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梨花掩映中的马尔邦碉。

曾达东碉选料精良,工艺精湛;马尔邦碉高度达49 .8米,基宽6 .5×5米,顶宽3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较好的古碉,被誉为“中国碉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民族建筑史和建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乾隆两征金川的重要实物之一。2013年5月,曾达关碉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马奈镇,我们来到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宁镇安宁村。沿179级石梯拾级而上,一座宏伟的石碑屹立眼前,这便是当地有名的“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石碑为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满、藏、蒙四种文字的碑文记叙了清政府前后历时29年、两征大小金川的情况。

在“御碑亭”,为大家义务讲解的金川县001号讲解员张诗茂已年逾古稀,这位普通农民,因热爱历史和传统文化,自学成才成为民间学者,还被请入四川大学的课堂,并被称为“田园教授”。从2004年开始,张诗茂被金川县旅游局聘为乾隆御碑义务讲解员,一讲就是20年。为了讲好乾隆御碑的故事,张诗茂四处搜集历史传说、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学者,并开通博客,取名“噶喇依村夫”,传播金川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他以通俗、幽默的语言,将有些古远的历史文化讲述给游客听,受到了欢迎,自身也成为了金川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梨乡之美:“雪梨经济”振兴乡村

梨花的美,如果没有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难以为世人所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金川各乡镇路上山、田成格、渠成网……走进金川县梨现代农业园区,一幅“云上新江南,醉美梨花源”的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园区负责人介绍,金川县梨现代农业园区按照农旅融合的建设思路,自2017年全面启动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 .62亿元,覆盖金川县沙耳乡、庆宁乡、咯尔乡、勒乌镇,总占地面积1 .2万亩。其中,位于金川县勒乌镇金马坪村的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1298亩。

放大“一果”效益远远不够,还要将梨树的“一花一叶”效能提质。金川县先后培育了雪梨深加工龙头企业6家,研发制作雪梨膏、雪梨糖、雪梨饮品、雪梨烘烤片、雪梨酒等制品,培育创立了“金川雪梨膏”区域公共品牌。与此同时,金川的“雪梨经济”已向旅游观光、民俗文化拓展,当地围绕金川雪梨,举办“梨花节”“雪梨采摘节”等节庆活动。

“梨”产业的发展只是金川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近年来,金川县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高质量推进观音村、安宁村、金马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安宁甘牛、庆宁团结等29个“一乡一点”比学赶超、互学互促,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教育兴县:启迪民智的不凡坚守

在采访中,我们认识了金川县阿科里乡中心校年轻的教导处主任曾孟曦。在他的讲述中,我们认识了这所距县城75公里、坐落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牧区的完全小学,虽然春风已经让梨花开遍山谷,但此时的阿克里乡还白雪皑皑。

“现在条件好多了,学生也增加了,小学部有241名孩子,幼儿园有78名孩子,全校教职工27人。”曾孟曦从阿坝师专(现阿坝师范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了阿科里中心校任教。学校里比他来得更早的是党支部书记、校长方钢。

        方钢也是“90后”,2014年,方钢被分配到平均海拔4200米的阿科里工作。“我听说阿科里有美丽的雪山、草原、健壮的牦牛、可爱的土拨鼠,天蓝蓝、水清清、草绿绿,心里多少有些向往与激动。”方钢曾写道:“上班一个月之后,县城还在过夏天,学校已经步入冬天,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本来与梨花一样美丽,但是看久了之后,让人厌倦,再也比不上梨花的美丽了。”然而,方钢坚守了10年,他说:“看着学生们满脸的‘高原红’,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我的心被融化了。我改变了想法,我要在这里扎根下去,我想再为这里的教育事业做点什么,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雪山下的阿科里乡中心校。

现在的阿科里乡中心校已经成为一面旗帜,全校的硬件设施逐年升级和添置,与县城的学校不断缩小差距,也通过结对帮扶、片区竞赛、校本教研等方式巩固提升学校软实力;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把藏语文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将优秀的藏族文化如唐卡绘画、藏族锅庄、民族音乐等融入兴趣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所有教室安装了取暖器,打井确保饮用水的供应和安全,还开设学校心理疏导室……阿科里中心校更是一粒种子:学校在党和国家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支撑下,把知识播种在学生心中,努力生根发芽,办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

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为游客讲解金川的历史文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