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三重境界

■重庆市璧山区大路中学校 李洁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5期(总第3930期) 导报三版

在远离都市繁华的乡村田野,有一群人用知识的犁铧耕耘着希望,他们用无私的奉献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未来。他们就是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为乡村教育振兴和强国建设散发着光和热。

一、以爱育爱,做乡村孩子的守望者

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陶行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乡村教师深知乡村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缺少父爱母爱,爱才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温暖的阳光。他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护,用慈母般的胸怀去包容和理解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当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困惑时,他们耐心讲解,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当孩子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及时伸出援手,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乡村孩子们构建了一座座心灵的港湾,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和孤单。这种以爱育人,将学生视如己出的教育情怀,让乡村教师们成为了孩子们心中可亲可敬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传递着爱的力量,让乡村孩子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二、追求卓越,做探求知识的引领者

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开拓精神。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创造的事业,只有教师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乡村教师深知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育理念,才能让“山花”朵朵绽放。他们奔走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他们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理念,勇于实践和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乡村孩子的教学模式与途径。他们注重与同行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追求卓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成为乡村孩子探求知识的引领者。

三、潜心研究,做育人路上的创新者

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扎实学风和求是精神。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潜心研究的事业,只有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才能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乡村教师不断研究,促使自己教育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教育情怀的感性思维向学理思维发展的理性思维转变,成长着自己,也成长着学生。他们通过阅读、研究和实践,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思考凝结成文字,记录下乡村教育的点点滴滴和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不断探索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他们不断研究、写作,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故事传播出去,与更多的人分享经验,引领着更多的同仁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道路。这种潜心研究的精神,铸就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诠释着“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成为了乡村育人路上的创新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和“四有”好老师标准,为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引。在践行教育家精神这一进程中,乡村教师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力量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和希望之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