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兴冲冲地买了一大堆书,看着书皮感觉自己干劲满满,真正要开始读书时,又意兴阑珊,要么始终停留在开头,要么看似在读,实则脑袋空空……儿童不是天生的阅读者,通常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人,多半是父母。父母在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领读者”角色毋庸置疑。父母学做卓越的领读者,是孩子爱上读书的第一步。
拉低预期,帮孩子摆脱心理负担。成人去完成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也会产生畏难心理,孩子也一样。一些孩子在面对阅读时会进入防御心态,家长讲什么、给什么好书都白搭。因为家长可能一开始就把阅读架得太高,让孩子望而却步,不仅把阅读和孩子的其他乐趣对立起来,还让孩子携带一堆学习任务启航。
娱乐类的书籍是阅读的起点,但一些家长常常觉得读娱乐类书籍不正经,不仅希望孩子从厚重的名人传记读起,还希望孩子能从中收获成长和意义,忽视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快乐是最重要的一步。
《快速阅读术》一书中说:“读书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家长不妨把找到那1%当作孩子的小目标,不必害怕错过书中的99%,孩子或许能更好地打开一本书。
带孩子阅读,就是带孩子创造他自己,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才能更好地向内自观,找到更好的自己。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充分的试错空间,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让孩子自主选择读物时,带孩子去图书馆,自由选择喜欢读的书。也许他读一阵子就放弃了,或者不停出现新的兴趣,都不要紧,放手让孩子去试,直到他找到兴趣点,并以此开始阅读。
不必急于自主阅读。对于孩子而言,坚持阅读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从绘本到文字书,阅读内容的改变;一个是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阅读氛围的改变。这其中,一些家长怀揣着急于从陪读中抽身的小心思,剩下孩子与书本鏖战,孩子怎么能不对阅读产生厌恶呢?给自主阅读能力不足的孩子搭建起一座桥梁,地基是父母实实在在的付出、不厌其烦的耐心以及全心全意的陪伴。
有一个无奈的现象,一些家长家庭教育的课上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原则也学了一大堆,但是遇到问题又被打回原形。因为家长在阅读育儿书籍时常常照本宣科,学一套,用一套,学习的时候浮于表面,不思考、不辩证,不对照孩子的成长需求,也不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这些父母却十分“双标”,不仅希望孩子学会深度阅读,还企图从中培养孩子的各种思维、各项能力。
关于阅读,还需要家长认识到一点,短期内阅读在孩子身上可能不会有显著的外显效果,育儿这件事是有滞后性的,阅读也一样。如白岩松所说:“除了新华字典,所有读过的书都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溪流,帮助你慢慢成长,变得壮阔、深远。”我们很难分辨让生命之河变得浩瀚的是哪条汇入的溪流,也无法界定到底是哪本书塑造了今日之我。给孩子一个更自由的童年,给他更多爱、支持、包容、鼓励,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很大的成果,但当他遇到困境的时候,有温和的托底。广泛的阅读也会增加孩子对世界最基本的认识,当孩子再去深度认识世界时,能够调取这些知识来帮助他理解更复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