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

以“师资共享+馆校共建”赋能科学教育

■ 四川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7期(总第3932期) 导报二版

四川天府新区锚定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样板区,打造全国、全省教育高地目标,以共享理念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并以“师资共享+馆校共建”为突破口,开发科学教育区域发展动力源。近年来,该区的科学教育质量和影响力逐渐提升,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聚焦整体推进,建立科学教育工作保障体系。建立区级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成立由管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全区科学教育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评,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学校主体、多方参与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制订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印发《进一步加强四川天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重视对科学教育的经费投入。

聚焦拓展提升,做实做强科学教育课程建设。开足开齐科学国家课程。全域学校开齐科学、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等;所有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课时计划;全区中小学校实验室和机房配备率100%,90%以上的学校通过科创长廊、科创教室、科学角等形式配备了科创空间。做实做亮科学共享拓展课程。依托教师共享中心拓展科学共享课程,入驻科学家40余名、科创机构40余家、科创机构教师180余名,全区85%的中小学校通过共享中心引进具有特色的共享科学类课程,开设如智能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与制作、无人机等课程。做专做透拔尖创新学生提升课程。通过强基计划、英才计划、励志计划,不断向北大、清华、川大等知名高校输送人才,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清华大学能源研究院、天府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联合培养模式,围绕科学教育龙头学校、龙头项目建立多个类别的区域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

聚焦共建共享,配足配优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立科学教育教师队伍“金字塔”。以张晓容科技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组建“塔尖”,遴选各学段教师成立科学教育教研中心组、科技创新教育教研中心组构建“塔腰”,为科学教师系统培训搭建“塔基”,专业引领科学教师成长。组建科学教育专家队伍“共享池”。依托成都科学城科技创新优势及尖端科技人才资源,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等科研创新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科学教育教师共享,邀请40余名院士、科学家入校共享。建设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充电桩”。在区教科院组织下,组建“机器人设计”“ C++编程”“创客发明”等10余个教师项目社团,开展项目式培训;聘请特约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为科学教师培训授课,每年开展一次科学教育教师轮训。

聚焦馆校结合,整合区域科学教育优势资源。馆教合作,开展课程共建。与四川省科协系统、文旅系统、林草系统等单位交流合作,建立有效的对话、共建机制;与四川省自然教育联盟深度合作,与多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成“课题共建”协议,开发相关课程资源,为学校师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更专业的服务。馆校合作,开展研学实践。依托教师共享中心,吸纳四川省科技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海诺尔基地等20余个科创教育共享共育基地,提供科创类研学课程服务支撑。天府四中、天府中学等均与四川科技馆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全域协同,开展科普讲堂。通过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的协同育人,促进科学教育与社会的广泛合作,实施区级、集团、校级三级家长学校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搭建科学教育实施平台,以“家庭教育大讲堂”“青春期大讲堂”为载体,做好对学生及家长的科学教育传播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讲座。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