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 有趣 有爱,阅读让成长更有力量

■本报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6期(总第3931期) 导报一版

“那是我与阅读的第一次相遇,妈妈给我买了很多‘布书’——它们像一个个方形的“玩具”,其中却藏着独特、奇妙的世界:有的是飞机、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的是各种各样的水果;还有的装满了五彩缤纷的美味糖果……这些‘布书’激发了我对阅读浓厚的兴趣。”吴屿童是一个酷爱读书的男孩,从与“布书”的相遇算起,小学的他已经阅读了各类书籍700余本。

读书使人明智、令人快乐。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有关阅读的特别策划,采访到几组“爱阅读、善阅读”的家庭,从他们的阅读故事中寻找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能捧起书籍,加入到“乐读书”的行列之中。

开卷有“益”,遇见更好的自己

“小朋友长得像妈妈,也像爸爸。”在大人们的“寒暄”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好几次,年幼的吴屿童看看爸爸,再看看妈妈,心中升起了疑问:我为什么长得像爸爸妈妈?

“因为你是爸爸妈妈生的呀,遗传到了我们的基因。”吴屿童的妈妈王婧回答道。“基因是什么?爸爸妈妈生了我,我就一定会像他们吗?”妈妈的解释更唤起了吴屿童的求知欲。于是,王婧搬来了“外援”——一本名为《基因大百科》的书籍。“我在选择这本书时,发现其中有很丰富的插画图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因与我们的关系,不仅解答了孩子的疑惑,还能让他们知道人类跟其他动物之间的基因连接。”王婧表示,这些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刚上小学的儿子既满足又欣喜,后来在学校的习作课上,他还写了关于基因的内容。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书籍扮演着很多角色,引领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获益。“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学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表达的信息,还会习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收获精神的支持与文化的感召。”王婧回忆,孩子逐渐学会从书本中汲取力量,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会有很好的“消化”能力,通过与书中人物类比、共情,坏情绪很快便消解了。

再比如,在一次“亲子马拉松”户外运动中,一家人的体力、毅力都受到了挑战,中途差一点就要放弃,但吴屿童坚持了下来。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作文,王婧才知道,原来是最近读的一本书中主人公身上坚持到底的韧劲鼓舞了孩子,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令王婧感到十分欣慰。

“吴屿童的读书面很广,也有思维的发散性与思考的深度。”中学高级教师、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教导处主任、高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林文红谈道,“作为教师,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阅读中受益。学校也会营造氛围、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做终身阅读者、自信表达者。”

开卷有“趣”,连接现实世界

“读书不一定是让孩子抱着一本书端坐着看,它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家长李晓红认为,“读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得让他感觉到这一点。”在双胞胎儿子小的时候,李晓红常和他们一起以书为“剧本”,玩角色扮演。三人分别认领书中人物,针对不同场景、人物性格,采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演绎,过程中他们还会彼此指导,务必要演得有声有色,表达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他们也有“天马行空”的时候,合伙对故事进行改编与二创,玩得不亦乐乎。

“在我们家的早期教育中,书也是玩具的一部分,玩会儿玩具,再看会儿书就是孩子们的日常。”李晓红格外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体验,她也会根据孩子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力、接受度来选择书籍。在李晓红的认知中,“好读书”与“读好书”同样重要,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她作为“领读者”的首要任务。她常带着孩子“精读”书籍,如人文历史类图书,因涉及大量背景知识,孩子看的时候很容易不知所云,这时,李晓红会拿出家里的地图或地球仪,把故事发生的地域指给孩子看,辅以讲解,打通时空的隔阂。

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走出书本实地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历史的触感。李晓红经常带孩子们去各种博物馆,把参观游览变成“寻宝之旅”,线索则藏在他们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每个朝代都是不同的篇章,看着眼前的器物、书画,知识与体验环环相扣地印在了脑子里。

器皿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其中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制造史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有段时间,孩子们迷上了各种不同材质的器皿,从骨器、石器到陶器、青铜器,读书、看展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了,李晓红便带着他们去体验手工陶艺,让他们自己感受制作器皿的过程。

“以前的人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些转盘、工具,他们是怎么把那些瓶瓶罐罐做得那么好看的?完全靠手去捏、拍打陶土制作吗?古时候的人也太厉害了吧!”体验中,孩子们表示,想象中、看到的与自己亲身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看来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简单。李晓红也趁机告诉他们,这便是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开卷有“爱”,找到亲子沟通的密码

书籍是心灵的桥梁,共读一本书能帮助家庭掌握亲子沟通密码。“虽然客观上看,我们与孩子之间有着将近30岁的年龄代沟,但当我们开启‘共读模式’,一起投入到某一本书中,与其中宏大的人类文明史相比,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便缩小到看不见了,我们变成了同伴,可以肩并肩在书中探索、遨游。”钟昊秦的爸爸钟怀磊说。钟昊秦的爸爸妈妈都很爱看书,以书为媒,他们一起去领略了不同时空的世界,“足迹”遍布很多现实生活里无法触及的角落。

在钟昊秦很小的时候,钟怀磊会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给他听,待孩子会主动思考时,每天的童话故事就变成了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便是其中的一本。“这本书我们小的时候也读过,书中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西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里面有无数著名人物、传奇故事,而且基本是依照史实来写的,有助于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钟怀磊在选书上十分用心。

有一次,一家人回到老家射洪市,钟怀磊便跟孩子介绍,一代文宗陈子昂也是射洪人,孩子站在故乡的土地上,默念着刚学过的诗词,心想自己竟与陈子昂是“老乡”,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那段时期的历史时,他也格外有亲切感。

受爸爸妈妈的影响,钟昊秦很喜欢读饱含人文关怀、历史厚度的书,既有描写古今历史题材的书,也有着眼未来、畅想人类更多可能性的科幻小说。“他最喜欢看刘慈欣的书,基本上每一本都看过,在读《乡村教师》时,我和他一起回到了我读书时的学校,那里不像他们现在的学校这么整洁明亮,几近荒废,是一片破败景象。我结合过去的故事,再与他聊起书中的情节,孩子逐渐红了眼眶。我想他不仅对书中的描写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对于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也很有感触。”钟怀磊认为,在孩子看书前,家长需要提前做好功课,一定要对书的内容、风格有大致的了解,一方面确保书籍是适合孩子的、没有不恰当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己先读、与孩子共读,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思考,提高阅读质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