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边走边悟,才能领略无限风景

《教育导报》
2024年第38期(总第3933期) 导报三版

有人说,阅读有什么用,不读书照样能生活得很好。这是把读书的作用窄化了。读书确实不能增加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当你真正把书读起来、把心沉下去,人的精神和气质可大不相同。读书,让人在嘈杂的俗世中,多一分冷静和从容、多一些潇洒和坦然,对自我的人生多了新的视角。

读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做人的底气。世界到底有多大,宇宙究竟有多浩瀚,人应该怎么样活着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如何看待发展中的“坡”和“坎”,怎样与别人和谐相处?等等,这些所谓的哲学大问题、生活小疑问,唯有在读过许多书后,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坚持不懈、驰而不息,才会有深刻的体会。读书可以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可以让我们“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读书可以让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书中有智慧,书中有骨气,书中有精神,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唯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甘甜的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不用心,甚至会一无所得。读书最可贵是用心,最难得也是用心。一字字看、一句句品、一节节思、一篇篇悟,是很辛苦的事,无大毅力者难以把书读透,无法把书读活。

读书不能贪图“小用”,而是当致力于“大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是读书的“小用”,把读书当作一项技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把书市侩化了;“书是成长的阶梯”,是至理名言,但把书工具化了。我认为,读书就是读“书”,一本在手,简简单单地读就是了,把书当作挚友,与此倾心交谈,通过观其形、思其意、悟其魂,慢慢汲取营养,在思、意、志、品等方面,不断提升、再提升。只要沉下心来读,把思想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书中的“土层”,便会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汁液,最终让自身长成参天大树。

读书是一种漫长的修行。唯有边走边悟,才能领略无限的风景。对读书人来说,书如人生的“指南针”,能告诉我们路怎么走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生的一束光,读得越多,光亮越强。时下,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技术,为我们读书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不用担心无书可读,不用担心读不懂,也不用担心读书无用武之地,修身、修心,只需坚持不懈、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书海无涯,只要读总会有所获,但很多人常慨叹所获甚少,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

要把书中书和书外书结合起来读,才能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很多人只知道读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是“读”进了死胡同。书不是闭门造出来的,而是来自沸腾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因此,在读好书中书的同时,还应读好社会这部大书,二者互相印证,才能真正读懂文字背后的意义,看到做人的智慧、做事的技巧、处世的良方、修行的经验。

要把读和行结合起来,把书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书是理论知识,社会中行走是社会实践,要用书为实践指路,为实践导航,才能行稳致远。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读书就会失去方向,最终也难以真正读下去。因此,真正会读书、把书读好的人,都活得非常通透、洒脱,人生处处充满诗意。

要在读中提高读的能力。读书的能力不是靠灌输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自己在阅读中积累、思考、提升。字的意思、词的意义、话的内涵、表达的范式、人物品质的提炼、整部书的谋篇布局等,都只要在长年累月的阅读中,才能洞悉其中的秘密。

总之,读书带来成长,全民阅读连续4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的阅读推广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教师更应走在前列、读在实处,做全民阅读的先行者、推广者。

(作者系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校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