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兴勇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1期(总第3936期) 导报三版
编者按 中小学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涵养家国情怀,助力中国文化传播。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省内学校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回答了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什么讲”和“如何讲”的问题。本版就小学、初中、高中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意识,提供一些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践行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中小学外语教育育人的方向。

一、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

1 .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与实施路径,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小学外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体现中小学外语课程性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标准(含英、日、俄、德、法、西语等)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了外语学习要帮助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讲好全球化时代中华古老文明复兴、转型和创新的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体现中小学外语课程性质。

3 .落实中小学外语教育改革。中小学外语教育中,长期以来存在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文化和主题意义重视不够、忽略外语教育的育人价值等问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外语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在外语教育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落实中小学外语教育改革所强调的外语学科育人价值和核心素养培养。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施路径在于:讲什么故事,通过什么方式去讲故事,通过谁来讲中国故事。

1 .阐释真实和全面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德国汉学家和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四川省中小学师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活动,围绕“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三个主题,内容体现或者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世界传递了真实和全面的中国。

2 .实现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四川省中小学师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活动形式多样,有故事讲述、主题演讲,也有戏剧、小品、歌曲等形式。学生在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以跨文化语境为场景,以外语思维和表达进行讲述,让海内外的受众能接受和理解,实现中国故事的世界表达。

3 .多元中国故事讲述者。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这样更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讲述者还可以是读物出版者,如四川省教科院和外研社联合开发《中小学生英语分级群文阅读》读本,在小学绘本中,中国故事占44 .8%,并大量采用剪纸、水墨画等中国传统画风。

三、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施效果

1 .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看和译等语言能力,其中的“说”和“写”分别对应讲好中国故事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听”和“读”对应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内化能力,“看”对应讲好中国故事中对传统文化的信息符号的理解能力,“译”对应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2 .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增强。“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中,学生所讲的中国故事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实际,所选取历史上或者当今的“英雄”“前辈”“榜样”的故事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从听故事到被故事感动,到认同故事的价值和含义,最后用外语讲述自己所认同的中国故事,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国故事及其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坚定了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

3 .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小学外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从以往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到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语篇研读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能力提升,以“研赛评展”平台为支点促进教师实践智慧提升,以教学支撑体系搭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多渠道、全方位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升了教师立德树人能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