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说巴蜀”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 左华全 席向东 马文沛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1期(总第3936期) 导报三版

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学校应主动作为,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实践“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中,我们的做法是:课程建设培根铸魂、课题研究问道洗心、课堂优化弘毅悦美。

◆以“蜀”为特色的课程建设

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注入家国元素。在国家教材统领下,精选教学内容,融入“蜀魂——思想道德”“蜀风——经典佳作”“蜀韵——艺术审美”“蜀史——历史沿袭”“蜀艺——技艺民俗”和“蜀境——自然景观”等维度,引导学生了解美丽的家乡,让文化自信在学习中扎根。

根据项目式学习理念,我们设计了多学科融合教学课例《 Chang An》《 Deng Xiaoping》。引导学生学习出生于巴蜀大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及其事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精读英文相关资料,畅谈阅读心得。该课程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特点,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涵养学生浩然正气,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校园巴蜀英语角”为载体,教师搜集巴蜀名篇佳作,让学生参与翻译、激情诵读、改编创作、欣赏内化,使老作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教师将巴蜀童谣、巴蜀歌曲翻译成英文,学生在诵唱中体会“蜀韵”魅力,做巴蜀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传播者。

在英语艺术节中,师生生动演绎了《重逢三星堆》《三国演义之入主巴蜀》等故事;开展“巴蜀文化英语 SHOW海报”比赛;开展都江堰、三星堆、杜甫草堂等地的研学旅行,带领学生参观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彭镇百年茶馆等巴蜀名地。在英语元素的加持下,师生一起制作红油抄手、冒菜、担担面等地道美食,尝试“巴蜀缠花”等等。

这一系列教学行为促进了家校共建。家长了解学校“用英语说巴蜀”项目内容后,利用假期与孩子出行,在博物馆、纪念地、风景区、美食街、经济先导区等地看见四川、了解四川,从而立足四川,融入建设祖国的新征程。

◆“头脑风暴”驱动教研创新

2023年,我们申报了区级课题《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在研究中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启动阶段,师生经历“头脑风暴”产生“驱动三问”:“你印象极深刻的中国传统故事有哪些?如果你是中国文化宣传大使,将讲好哪一个故事?为什么?”实施阶段,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阅读思考,并进行小组分享,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故事进行深度阅读。展示阶段,学生通过自导自演、演讲诵读、为公众号提供素材等方式呈现项目式学习成果,将文化自信外化为文化行为。

在设计跨学科实践作业时,我们也做了探索:把英语小报融入语政史地美等学科,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国文化主题;名篇今译中,语文与英语融合,以英语样态表达中国古诗神韵。

这些教研行为,在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学习中,激发了师生的家国情怀。

◆“235生动课堂”理念落地

学校英语课堂建设植根于学校推行的“‘235’生动课堂”理念,致力于在教与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指调控好课内、课外两个空间。英语课前3分钟,学生们沉浸在《 Hello,China》等观影体验中,感受着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江山多娇;课中,延展学习内容,引入中国神话故事、传统节气、志士仁人、特色艺术、美景美食等内容,让文化自信有径可循;课外,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翻译传统谚语,讲述成语故事,分享旅游感悟……在真实情境中,学生从英语视域去感悟中华文明的璀璨浩瀚。

“3”指把握好教学评三个维度,以学定教、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如期末评价游园闯关活动中,英语学科以“蜀韵”内容为载体,检测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平时的作业、试题中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材料比比皆是,如传统服饰、饮食习惯、节庆活动、文学艺术、医疗健康等。

“5”指运用好五种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核心问题、进行高阶学习、展开实践活动、呈现学习成果。学校文化建设以“中华文明为纲、巴蜀文化为征、学科特色为表”,用英语展示巴蜀文化的环创作品呈现于校园;英语教学活动以五种策略为指南、英语运用为载体、巴蜀文化为内显、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做法得以推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