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何以育人?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5期(总第3940期) 导报三版

热热闹闹的劳动实践是否等于劳动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与课程资源,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没有统一监测评价,如何判断劳动教育课到底上得好不好,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近日,四川省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四川省名师名校长学术论坛在德阳市举办。在第一分会场,参会专家学者、教研员及学校老师围绕劳动育人之道展开深度探讨。

观点:高质量劳动教育呼唤认识上的自觉

劳动实践究竟何所指?劳动实践何以能育人?劳动实践如何育好人?在论坛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所副所长杨颖东向参会者抛出3个问题,分别指向劳动教育的内涵、机理和策略。

杨颖东表示,当前各地各校积极探索特色劳动教育,然而,一些地方和学校热闹红火的“劳动”场景背后,是否真的实现了“教育”?实际上,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并不少见。“高质量劳动教育呼唤认识上的自觉。”杨颖东说。

杨颖东从哲学层面尤其是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思想角度为大家梳理了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他认为:“缺乏能动性的劳动,不能称之为劳动实践。学生要在实际需要的激励下去改变、创造、进行真正的生产,进而深刻认识生产中的社会关系,认识劳动与自身生命活动的内在关系。”

学生的劳动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这是劳动教育与劳动的最大区别。例如,“打扫卫生”劳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卫生问题——为何需要先洒水再打扫?合作问题——卫生小组如何分工负责?效率问题——如何统筹安排才能又快又好完成任务?守一问题——在家与在校的表现是否如一?代劳问题——家长、校工代劳,是否抹去学生锻炼机会?……在简单劳动的背后,需要教育者发掘丰富的教育价值。

杨颖东建议,学校要整体、全面、有序筹划学生劳动实践项目,做到全面均衡与重点突出协调、传统劳动与现代劳动协调、劳动体验与劳动进阶协调、统一要求与学生自主协调,还要建立劳动实践与学科知识学习的有机联系。“学校要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真正完善学校全面育人体系。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形成个人全面健康成长的双螺旋,既有知识育人,又有实践育人,真正达到学思行的有机结合。”

实践:建立劳动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将《劳动教育》教材纳入教科书目录”的人大代表建议时指出,劳动教育以实践为主,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不统一使用一种教材,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满足不同地区学校的多样化需求。

劳动课并不像其他学科有统一教材和统一考核要求,那么中小学如何上好这门必修课呢?教育部指出,鼓励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杨颖东提出,劳动实践一定要基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朱雪林认为,学校一定要建立劳动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系,要为每一堂劳动教育课设置真实合理的情境,进而促进学生真实的成长。

对此,大邑县晋原初级中学校长黄小燕的分享令大家纷纷点赞。

大邑县盛产黄连、黄柏、厚朴、杜仲等中药材,中药材产业发达,斜源镇等山区乡镇更是享有“中药材之乡”的美誉。晋原初中因地制宜,借助中药材企业资源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将中医药文化引入校园,开发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大邑县中药材协会给予学校大力支持,为学校捐赠中药材种苗、提供技术指导等。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师也受邀到校为同学们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

劳动实践的过程即处于真实的生产过程中,而除了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本身的劳动实践以及中医药传统文化熏陶,该校还将药材种植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例如,物理——在劳动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科知识中的功和机械能,感受劳动工具的机械之美;地理——各班根据地块的土壤、地形、光照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药材种植;语文——结合田园诗歌,组织学生结合本班种植的蔬菜、中药林,开展自编诗句比赛……

“我们的初三年级就有十多位同学已经确立报考中医药大学的志向。”黄小燕欣喜地向大家分享。

评价:构建多元立体评价机制

劳动教育并无统一考试或评价,如何判断学校劳动教育是否达到课程目标?

成都市棕北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应红提出,当前劳动教育评价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评价方式形式化、表面化,学校缺乏统一的劳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二是劳动素养评价内容偏失,关注结果,忽略过程,关注技能,忽略素养,关注形式,忽视体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评、用什么评、怎样来评。

棕北中学构建了劳动教育五大评价原则:可度量,有依据;要具体,能实施;可实现,能操作;有时间,能提质;有结果,有导向。在此原则下,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六化”协同评价:劳动评价主题多元化、劳动评价方式多样化、劳动过程评价全面化、服务对象评价成效化、劳动思维评价创新化、劳动效果评价成果化。

多元化是论坛上屡被提及的词语。大邑县晋原初级中学根据劳动项目清单,构建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小组、班级、学生、项目等为主体),评价对象多元化(学生作品成果、班级管理成果、小组项目成果),评价方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德阳市金沙江路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在过程性评价中精心设计“劳动小能手”奖章,做到“劳动定章有目标,劳动争章有记录,劳动考章有机制,劳动颁章有仪式”,运用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