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如何评价

——以成都市全兴小学校为例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 于洲华 丁 雯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5期(总第3940期) 导报三版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地方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小学劳动课程的优化,有益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

困境:评价面临的四个问题

一是当前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缺少不直接参与但与课程评价密切相关的人员对课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

二是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评价指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校将评价内容窄化或泛化,只片面评价学生知识获得情况、技能的掌握情况,导致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内容重技能轻精神、重表象轻实质。

三是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法落后,部分学校通过单一的量表形式评价劳动教育课程,只看结果、忽略过程,过于强调结果性的量化评价。

四是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功能不足,劳动教育评价结果往往成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和各种评比的佐证,在检查结束之后便被束之高阁,各个参与主体难以从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中获得有效反馈。

探索:基于“三 huì”的课程建设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立足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结合劳动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秉承学校“灵动智慧、笃行致远”的办学理念和田园劳动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会劳动—慧劳动—惠劳动”的“三hu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和利用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产生了多种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多种劳动教育评价方法和手段。

学校设计了劳动成长手册。根据不同类型的任务群和劳动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清单,形成学生劳动成长手册,实现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一体化,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记录。劳动成长手册旨在发挥劳动教育评价引领作用,通过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学校运用了劳动教育线上评价软件。学校与校外平台签订劳动教育线上评价软件免费使用协议,将评价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建立数据库,为动态评价学生平时表现提供依据。劳动评价平台将依据学校劳动素养系统对小学生劳动大数据进行多层次、多因素、多维度分析,对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情况进行多维度、可视化的分析,形成班级、个人等不同层次的劳动质量监测报告。

学校成立了“兴美劳动银行”。旨在加强对学生参与劳动锻炼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以“劳动星章”“劳动币”“劳动徽章”等激励学生参与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愉悦,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学校评比了劳动优秀个人和班级。通过进行“劳动之星”“最美班级”的评选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内驱力,不断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欲望,指引着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思考:评价要聚焦核心素养

学校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制定以劳动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尝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情况的评价,其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在实施劳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评价主体普遍对劳动素养内容的理解较为笼统,难以进行科学、客观、直接的评价。

为帮助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明确评价要点,学校对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进行分解。同时,学校正在探索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包含确切的评价目的、多元的评价主体、具体的评价内容、细化的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方法、数字化的技术环境支持以及多元评价。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