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必读书单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6期(总第3941期) 导报三版

给孩子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不断学习、成长,书籍则是帮助父母增长智慧、丰富知识的不二之选。在“5·15国际家庭日”之际,我们邀请到多位专家、教师为家长们推荐他们心中值得一读的家庭教育优秀书籍,帮助家长在自我教育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的情调》

作者: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

推荐人: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毛道生

给家长推荐家庭教育的书,既不能理论性太强,让没有教育学基础的家长读不懂;也不能太注重“技巧”,让家长迷失于教条而忽视背后的“道理”。要给家长推荐一本道理讲透而又通俗易懂的书,实在不易。幸好有《教育的情调》这本书。

此书由加拿大教育现象学代表人物马克斯·范梅南和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合著,李树英教授的加入让此书的“中国本土”元素十分丰富而可亲可读。此书亦得到中国诸多教育专家的倾情推荐,自2019年9月出版以来,深得教育者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这是一本强调儿童立场的书,要求教育者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从而发现和发展孩子的可能性。

表面上看来,这本书的直接读者是教师,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教师,这是范梅南反复和着重强调的观点。家长阅读此书,既有助于家庭教育,也裨益于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协同,从而提升教育理性和实践智慧。所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特别强调:“这是一本爸爸妈妈、校长老师们都应该读的书。”

阅读此书,可以化解教育焦虑,让家庭教育不致陷入鸡飞狗跳、鸡毛蒜皮之中,变得有情调、有良效。

 

《家庭的觉醒》

作者:沙法丽·萨巴瑞

推荐人: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高翔

我推荐《家庭的觉醒》一书,它将帮助家长在新的觉醒中,破除“有爱就是好家长”等教养的七大迷思,获得全新的教养技巧。它不是一本晦涩难啃的专业“大部头”,让人望而却步;它也不是一本操作指南,让父母套路般解决育儿中的种种困惑。书中给出的核心观点是:“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父母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量的教养。”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遭遇的育儿问题不尽相同,采取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养育观念远比方法更重要。父母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才不至于被现代社会对养育子女的误解和自身内在的局限蒙蔽了双眼,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极端走向“快乐就好”的另一个极端。家长也不会轻易踩入碎片化育儿的陷阱,因为不明白背后的逻辑而越用越怀疑,让自身与孩子皆成为所谓“科学育儿”的受害者。

当然,市面上没有哪一本育儿书籍,父母能一用到底,书中的观点也需要辩证看待或有所取舍。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好家长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正面管教》

作者:简·尼尔森

推荐人: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副校长 朱玉琴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娇纵。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倡导走一条中间路线——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和善而坚定地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教给孩子。这与中国人所倡导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凡事不走极端,走适切的、不左右偏颇的、着眼于长远的道路。《正面管教》被誉为是育儿的“黄金准则”,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

《正面管教》特别强调赢得孩子,不是赢了孩子。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孩子实现自主发展。书中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过无数人、无数次实践,并不断修正得出的,非常实用。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对照、反思自己的实践经历,并尝试调整自己的做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次管一生的教育》

作者:齐大辉

推荐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万汇小学副校长 归云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重要但不紧要。准确地说,家长总是嘴上说重要,但实践中却并不够用心,孩子一出问题,就讲道理。要知道家庭教育不需要讲道理,而是需要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思考比知道重要,家庭教育方法比道理重要,家庭教育家长比孩子重要。

齐大辉的《一次管一生的教育》精选了50个案例,解决家长经常遇到的难题;阐述了16个原理、原则,让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教你做智慧父母。

平时,我们都知道生病需要吃药,但是,唯独家庭教育,孩子“生病”只能家长“吃药”,才能治标又治本。每个人从做父母那天起,便迎来了一个新的人生课题: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好的关系好的教育》

作者:詹大年

推荐人: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副校长 刘勇

“好的关系来自好的设计,好的设计源于对生命本来的解读。”这是詹大年校长在其著作《好的关系好的教育》一书封面上的文字。当一个人的生命需求被觉察、被关注、被理解、被满足的时候,他跟你的关系一定非常好。

詹大年所办的昆明丑小鸭学校,专门关注那些所谓的“问题孩子”,他自封为“问题孩子他爹”。所谓的“问题孩子”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而是孩子遇到了有问题的父母。

“我是为孩子好,孩子为什么不听?”“早恋,根本不算‘问题’”“假期,读一本叫‘孩子’的书”“‘学习目的明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些文章标题,是不是已经让你想一睹为快了?阅读这本书,可以看见问题孩子的来源,杜绝重蹈覆辙;思考教育孩子的策略,对症下药;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陪伴孩子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融洽则孩子健康成长,关系交恶则成长堪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好的亲子关系。

 

《精准回应》

作者:杨杰

推荐人:成都市龙泉驿区上东学校教师 喻依波

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稳定的情绪、包容的态度、合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方向。《精准回应》就有效地涵盖了教育“妙招”,帮助我们形成教育“技巧”。

因为精准,情绪管理有办法。家庭教育的能量中心是父母,父母的情绪稳定是温暖与爱的出发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中一个个真实发生的事例仿佛在我们身上发生、上演,让我们找到共鸣,内省自己。

因为精准,亲子沟通更有效。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孩子行为表达背后的情感与需求,了解家庭冲突背后的诉求与期待,远离误区,让孩子更愿意沟通。

因为精准,自主高效促成长。自主自律不等于放手,“别人家的孩子”一定是在家庭教育引导、行为习惯养成中,付出了看不见的努力:说对的一句话,坚持的一项原则,适宜的一次期待……坚持自律,保持强化,才能得到更好地自主发展。

改变常态思考方式,精准回应,家庭教育才能持续生长。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作者:吴晓乐

推荐人:眉山市彭山区第五小学教师 何蓉

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一座故事城堡,里面是作者吴晓乐做家教的8年时间里,目睹的9个真实的家庭故事。和大多数教育书籍不同,这9个故事,没有一个令人喜闻乐见,但这些故事的确曾发生过,并且现在还在各个角落里继续发生着。

说故事的人,是个证人。她见证了各色光怪陆离的景象:一个每日给儿子准备维生素药剂的母亲,在收到儿子成绩单后,毫不犹豫地甩出一记耳光;一个孩子为了安抚双亲,躲在衣柜里欺骗别人,也伤害自己……她以为她是家教,只需带给学生知识,没想到学生及他们的家庭带给她更多的冲击。

书里,有不断寻找爱的孩子,也有不知道如何爱的家长。如果你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不知何时竟然落了泪,请不要讶异。你一定在某个不经意的片段中,看到了自己。也许,你就是那位母亲,或是那个孩子。

 

《正面纪律》

作者:琼恩·E·杜郎特

推荐人:眉山市彭山区第二中学教师 陈丹

我们翻遍育儿宝典,吸纳了无数的知识与技巧,但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为什么仍会感到迷茫与无力呢?因为知而不行,便是未知。而这本《正面纪律》,便是引领我们行动的明灯,它是家长们的操作手册,是家长们的“作业本”。

在作者的笔下,正面纪律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而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本书基于四个有效养育原则:立足于设定长远目标、给予温情和指导、理解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以及解决问题。它不仅仅告诉我们理论,更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与可以练习的方法。

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我们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教训,不断进步。希望家长们在这本书的指引下,与孩子共同成长,享受正向教养的旅程。

 

《解码青春期》

作者:乔希·西普

推荐人:德阳市第五中学教师 袁连芬

《解码青春期》勾勒了青春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将青春期常见的棘手问题融入生动的案例中,通过真实、有启发性的故事来帮助家长破译青少年行为背后的动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来与青春期孩子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进而实现培养目标。

乔希·西普的笔触如同魔法师的法杖,将青春期的秘密化作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将孩子们内心的挣扎与困惑编织成一首首感人的诗篇,连接起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解码青春期》用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洞察力,引导我们解读青春期的密码,与孩子建立真挚的沟通桥梁。让我们一同跟随乔希·西普的脚步,探索青春期的奥秘,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终身成长》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推荐人: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党支部副书记、阅读专委会会长 李蓉

《终身成长》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固定思维与成长思维:固定思维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天赋和智力无法改变;成长思维者则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可以获得提升。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实践建议,帮助人们培养成长思维。

家长在阅读此书时,可以关注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模式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让他在面对问题时,更关注思考策略、寻找解决办法,在享受过程中获得乐趣。这种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孩子面对挑战时保持动力和信心,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家长也可以在读《终身成长》时不断自我觉察,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主动阅读和思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拥有灰度思维,客观全面看待事物,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