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建图书馆

■李庆林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8期(总第3943期) 导报四版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ISBN:9787532794133

这是杨素秋记录“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过程的一本书,该书主旨是作者如何利用有限资金谋划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她用“初到南院门”“两个人的图书馆”“个人英雄主义”“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等28个小标题下的优美文字,向我们传达了建设图书馆过程中或幽默或心酸的故事……

读来颇感笑中有泪,心有戚戚。讲述图书馆建设历程的同时,作为陕西科技大学的一位文学副教授,杨素秋怀着最初的文学情怀,以独到的幽默方式,将陕西的风土、西安的文物、回坊四季的小吃、碑林的文雅气韵、春天的柳絮、高原上的民歌等,徐徐呈现于我们眼前。

杨素秋曾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副局长一年,期间,她接手了“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困难摆在眼前,显而易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小宁一个人。而且,时间紧迫,满打满算,距离上级要求的建馆期限也就半年多。同时,建设资金极为有限,财政局拨给的装修经费是180万元,购书经费100万元,令杨素秋感到捉襟见肘。另外,图书馆还要建在商场地下,面积为3000平米。

杨素秋坦言,装修和招标方面,她不懂,她是外行。她去询问一些亲朋好友,几乎统统告诉她:你是‘甲方爸爸’,怎么样都没错,弄得她哭笑不得。诸多装修商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敲响了她办公室的门。为节省经费,也为打造装修一个她心中理想的图书馆格局,她并未盲目听信那些装修商的报价,先去购物网站查找同款报价,再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平台搜索测评文章和视频,自己手绘草稿,感慨道:“搞装修就像裁剪缝合衣裳,即将制作完成时得尤其耐心,一处接缝和另一处接缝要严格对齐,否则会七扭八歪。”

“两个人的图书馆”里,杨素秋写到她和小宁的关系:“我用轻笑戳破商人花招,她用愁容表明持家之难。”

与此同时,诸多书商纷至沓来。她拒绝了100万元购8万册书的生意;拒绝了某个书商的蛊惑:“领导来检查,书多,你比较有面子。”也坚决杜绝了那些书名软糯可人的鸡汤言情或一些所谓的学术书籍,她说:“作为高校教师,我熟悉这样的名字,知道它们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她由此恍然大悟:书商提供的书单大都是书店里卖不动的书、仓库里滞销的书或是明知没有读者的自费出版书……“图书馆不能只做政绩工程,为了读者喜爱,我得把好第一关。”杨素秋如是说。

她亲自筹划书目,原则是,近三年新书可参考各大网站销售榜单,古典文学书籍可以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外国文学书籍建议买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她也与中图网书商在业务交流中达成互信,听取中图网书商建议,增补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的新书,还加入企鹅经典双语读物……作为读书人,她深知,要用100万元选择一万种受读者欢迎的书,没有现成的路径。她说:“如果能让更多人读一些鲜为人知的好书,为什么不做呢?”

杨素秋笑称的“地下室图书馆”用半年时间建好了,她说道:“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我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在皮囊和灵魂之间我们选择灵魂。”

她和小宁馆长两个人协作配合,使得图书馆做到了“一类二类出版社占比必须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书目细化,实为难能可贵。

杨素秋向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她在书中说,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每一个读者读完这本书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想,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保留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培养和提高公众阅读兴趣和习惯。同为读书人,你的答案呢?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