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符号 了解传统

徐晟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8期(总第3943期) 导报四版

《符号里的中国》

赵运涛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ISBN:9787101152364

符号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中华文化有几千年的传统沉淀,凝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诸多符号。了解了这些符号,也就了解了古人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以及传统文化对当今的影响。赵运涛所著的《符号里的中国》,解锁了符号背后的文化密码,给我们打开了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符号浩若繁星,究竟从何讲起?赵运涛选取了那些最“寻常”、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符号来讲。龙、凤、貔貅等祥瑞神兽,王母娘娘、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春节、中秋节等还在延续的传统节日,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等神奇图式,孔子、老子、屈原等神圣人物,琴棋书画等雅致生活,葫芦娃、孙悟空、哪吒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神话人物……看似“无所不包”,却又无一事不“浅近”,很好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除了取材讲究,在讲述方式上,作者也别具匠心,将符号与文学“嫁接”,从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封神演义》等古典文学中取材,既借文学传播符号文化,又结合符号来谈论文学。《三国演义》中,“龙”有什么样的作用?《水浒传》中,龙帮过宋江什么忙?《红楼梦》里,林黛玉初到荣国府见到的三间兽头大门,是哪种神兽?宁国府的石狮子有何寓意?《西游记》里,“龙生九子”的“九子”都是谁?《封神演义》中,有貔貅出场吗?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的欲望必然更加强烈。读完《符号里的中国》再品这些名著,便会觉得它们更有“嚼劲”,以前未曾读出的味道、未曾注意的细节,这下品出来了。

不脱离生活,才有趣味。年画是春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符号里的中国》专文解读了那些“谐音梗”式的中国画。比如“马上封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马上有“立刻”之意;古代还常用猴子、蜜蜂、印章构成“封侯挂印”等吉祥图案;“平安知足”:菊花与瓶子的组合。读懂了符号后,年画是不是很有意思?

图文互证是本书另一个特点。书中选用了近300幅精美图片,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每一幅图像也是一个符号,一个个图注就是一个个小故事、小知识。有些图像不符合画中历史人物生活的朝代,却符合图像产生时代的特征。比如孔子像,校园里常见的“叉手礼”孔子像,实际是到了唐代才出现的,汉画像中都还没有这种礼仪,更别说孔子的时代了;露着大板牙的孔子像,是受“圣人异象”思想影响的结果。这些小知识的科普,既增长了读者的见识,也增强了本书的趣味性。

近年来,文旅活动火爆出圈。有专家表示,文博旅游与考古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不求甚解地看,游客只会疲惫不堪,探寻背后的文化则让人乐此不疲。敦煌的风伯、雨师、雷神、火神、四大天王、佛祖、菩萨、罗汉等壁画,三星堆出土的大立人像、黄金面具、金杖、神树,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帛画等,这些饱含历史韵味的符号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解读的密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00多个流光溢彩的符号,虽然不过是冰山一角,却宛如一面色彩斑斓的多棱镜,真实、立体地反映出文明中国的多彩样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