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社区教育干好了,基层治理就好干了”

《教育导报》
2024年第48期(总第3943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何元凯)“这个社区教育是真的好,现在我们小区比以前和谐多了,环境也更好了,居住质量也提高了。”近日,在威远县严陵镇锦城社区的一个小区内,居民罗建英听到记者正在采访当地社区教育,主动走上前与记者攀谈起来。

“社区课堂内容丰富,又很有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罗建英神采奕奕地向记者介绍,“前些天社区还在这个坝子讲了防诈骗知识,太有用了。……我们老年人也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曾经,提起社区教育,人们能想到的大多是声乐、舞蹈、书法这些常见的兴趣班,而随着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学习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针对此,威远县将主动引导与问需于民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持续不断拓宽社区教育外延。

“社区教育的落脚点一定是满足民众需求,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社区教育干好了,基层治理自然就好干了。”锦城社区党委书记李红介绍,在社区教育学院指导下,锦城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展包括初心课堂、法治课堂、活力课堂等在内的社区教育,调动了居民积极性,大家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基层治理更有温度。“张大哥从曾经的‘矛盾放大者’变成了如今的‘矛盾调解者’;官大妈以前不爱搭理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如今却主动把舞蹈队从最初的‘小团体’扩展成了‘大圈子’,直接化解了广场舞‘地盘矛盾’……社区还组建起10多支便民服务队,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李红说。

威远县社区学院负责人介绍,威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县领导任组长、15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2012年,威远县就依托内江开放大学威远分校建立了威远县社区学院,各镇依托中心校成立了社区学校,社区建立了教学点,目前,共挂牌成立了14个镇级社区学校、144个社区教育教学点,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建成。

该县还积极整合全县教育体育系统的师资、场地、图书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资源,汇集妇联、关工委等力量,扎实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据统计,参加社区教育培训的居民总人数达社区总人口的58%,各社区教学点组织居民活动受教育面达56 .2%,学习型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率达65%,学习型城镇社区达51%。

在社区学院指导下,威远县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形成特色品牌。目前,该县已创建省级品牌项目4个(农民大学堂、 X+微课堂等),市级品牌项目5个(银发课堂、天空之镜美育课堂等);课题《社区教育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内江市人民政府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今年初,威远县被教育厅命名为2023年“四川省社区教育示范区”。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