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让思政课可观可感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0期(总第3945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王浚录)“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日前,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在自贡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开课,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本科生用情景剧的形式,与该校杰出校友江竹筠烈士展开跨时空“对话”。

在这堂沉浸式大思政课上,学生成为授课的主体。除进行“跨时空”的主题授课外,学生们还聚焦江竹筠烈士与彭咏梧烈士的革命爱情,重温二人牵手革命并英勇捐躯的经历。

川农大食品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曾茜在此次大思政课中扮演江竹筠烈士。她换上红色毛衣和蓝色旗袍,慷慨激昂地喊出革命话语。“通过这种生动的情境教育,我真切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在革命中的坚韧不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烈的崇高风范。”她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川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室组织。活动负责人、川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室主任何宇表示,当前,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提升课堂沉浸度和吸引力、增强师生参与度与获得感,而红色场馆就是最好的沉浸式课堂。近年来,川农大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场馆、乡村振兴一线,通过多种形式烘托氛围、营造情境,促进思政课彰显特色、提质增效。

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负责人吴映表示,基地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大思政课的有效载体,希望通过创新实践形式,与川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推进“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培塑红色品牌”目标的实现,让红色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