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立德树人 让美育生活化

■四川省教育评估院 孔祥平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1期(总第3946期) 导报三版

2023年《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近日,笔者在南充市和平路小学“弄艺艺术实践工作坊”与泥浆画这一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遇,看见学生在水与泥中玩耍的快乐场景,让笔者进一步思考美育价值。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如何做好学校美育工作,是一场教育理念的大转变、学校美育观念的大升华、守正创新的文化自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指引下,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意识形态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育的真谛不仅在于温润心灵,更在于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学校美育不仅为学生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艺术实践工作坊为载体,推动学校美育发展。艺术实践工作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培根铸魂,强化实践。工作坊一坊一品,材料充足,布局精美,集审美、教学、实践、传创、展示为一体,艺术实践工作坊本质是一项集群体性、体验性、互动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态。这种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以生活美育为着力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秉持开放的课程资源观,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发掘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南充市和平路小学“弄艺艺术实践工作坊”以泥浆为绘画媒介,缘于几位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学校荷花园里捧出了一堆泥浆,一边玩,一边高兴地说:“好好玩儿,好好玩儿!”触发了教师创作灵感,“泥浆画”这一新的美术表现形式就此萌芽、生根和发展。泥浆画艺术实践工作坊通过“赏、识、学、做、展”等一体化育人方式,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在生活中发现美,让生活美育化。

以创新实践为目的,弘扬工匠精神。泥浆画的创作探索过程充满了挑战性和创造性。从选择材料开始,就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泥浆的质地、颜色、干湿程度等。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各种技巧,如泥浆的调配、泥色厚薄深浅的把握,以及泥浆流淌的痕迹控制等,再运用笔、牙刷、棉签、丝瓜络、餐巾纸、毛巾等生活中的常用品作为工具进行加工,最后形成自然、风格独特的泥浆画美术作品。同时,学校开发了泥浆画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文化培育为目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借助于材料所获得最初感觉经验,在他们的思维中起关键作用。一度我们把对美术的学习认为是“贵族学科”,主要是因美术材料昂贵,艺术实践工作坊就是要探索如何找到既廉价、随手可寻,又能便于操作,更能出效果,并具美感的材料。南充市和平路小学校长罗伽介绍,孩子们可根据川东北传统的民族民间故事内容进行情节性的创编:如川北皮影、川北剪纸、川北戏剧等,还可根据川东北优秀地方文化及节日等活动内容加以编创。既丰富了美术语言,又更具表现力。通过学生实践,我们认为泥浆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画面效果具有质朴、自然的美感,可以唤醒孩子们对大地母亲天然的亲近,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品质。泥来自于大自然,取材便利,可反复利用,制作成本低廉、环保,可以广泛推广。同时,变化多端的半开“盲盒”式的创作过程让它独具魅力,孩子们既感新奇,又充满对自己作品最终效果的期待,特别适合小学生学习。学校泥浆艺术实践工作坊立足主题文化基础而建,通过学生在工作坊里实践与学习,利用开放式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落实国家美育文件中对中小学生的要求,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传承民间工艺,培养工匠精神,彰显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传承中华文化。

以顶层设计为保障,完善美育资源开发。新课标对美育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和布局已经形成。接下来,学校如何有效开发地方美育课程资源是基层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要通过完善的机制和政策保障,确保顶层设计在基层学校得到有效落实。多渠道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多形式搭建乡村学生专场展演平台,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开展学生个性化艺术展示。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培训,建构国家、省、市、县各级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名师和骨干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完善,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形成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学校美育创新改革的良性互动。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