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资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美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美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保障。中国地大物博,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将地方资源与美术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凸显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早在18年前就展开了对茶文化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探究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中国茶的历史、发展,还创作了大量相关美术作品,并由此爱上了茶文化。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借老茶馆连接茶文化
成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蜀地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树。成都爱茶之人众多,茶馆遍布大街小巷,每逢周末、节假日,茶馆里坐满了茶客。何不把这充满烟火气的老茶馆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了解成都的茶文化,增强热爱家乡的意识和自豪感呢?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与支持,笔者带领三年级的孩子开启了茶文化探究的艺术之旅。
课前,孩子们和家人去茶馆品茶,实地感受茶馆的氛围与人物活动。课中,师生共同探究学习茶馆里的民俗文化和千姿百态的茶客形象,掌握人物动态与人体关节的关系,并把这些感受用撕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欣赏多种技法表现的茶馆主题作品,拓宽艺术思维,进一步感受四川茶馆中的民俗风情,增强自豪感和传承家乡文化的意识。这节《老茶馆》在全国中小学美术赛课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探究茶文化的信念。接下来的时间里,美术组老师带领孩子们继续挖掘老茶馆里的民俗文化,拍照、线描写生,并创作了一组《大茶馆小成都》的剪纸作品,在成都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二、借博物馆传播茶文化
近年来,博物馆课程开始兴起,博物馆工作者与教育界普遍认为:博物馆课程可以使孩子走出校园,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鉴赏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
我们让学生利用假期和社会实践活动日走进成都市博物馆的茶文化展区,观察成博里的茶馆展品,记录茶文化相关图文资料,感受茶馆的繁荣景象。笔者将成博茶馆展厅资料制作成视频,带领四年级学生开展《逛成博泡茶馆》走进身边博物馆美育课程。除了课前的博物馆实地探访,课中更是探究了茶的种类、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茶马古道、盖碗茶的起源与特征,欣赏展品场景布偶《茶馆众生相》的创作来由及艺术美感等内容。借助人物动态骨架线分析茶博士和茶客的动态变化,用微课解决撕纸技法难点。再通过视频感受当下成都茶馆里恬淡、闲适的生活状态,对比出老舍文学作品《茶馆》里的生活现状,在凸显地域文化的同时,努力传达茶馆艺术化的美,茶馆闲适生活与祖国强大、社会繁荣的关联,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最后,茶国际化的拓展更是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借策展根植茶文化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茶作为非遗文化的单元式、项目式学习被提上日程。
自学校建成校园美术馆以来,我们在这里举办毕业作品展。六年级学生以“茶香流动诗意青春”主题展览为任务驱动,开展茶文化的单元式学习。课程体现“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的过程,设计了“器之美”“茶之韵”“馆之情”“展之彩”四个小主题。学生基于以往的剪贴、线描造型能力,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一系列茶文化的绘画作品,最后进行整体布展。茶文化的单元课呈现的展览受到了师生、家长及教育同仁的一致好评。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们在自我的肯定和收获中成长,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经过这三个阶段,茶文化主题不仅走进美术学科的课堂,还作为成都市武侯区英语学科单元课在推进。在传承家乡文化的同时、从“教”转为“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家乡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强的自信,带着这份自信与热爱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