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无问题沟通”?

成都金苹果公学 白莉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2期(总第3947期) 导报二版

许多老师、家长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积极寻求沟通,家校沟通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上,显然是不够的。做好家校的“无问题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关注正向、关注进步,才能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每周跟家长“报喜”

老师应定期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积极变化,并根据反馈进行持续地跟进。

为了每周与家长主动交流时有“话题”可聊,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长进度,每几周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刚入学时,每位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充分的关注。于是,我将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的主题设定为“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孩子闪光点”。通过5天的观察,周五,我发给孩子们小学的第一封表扬信,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段讲述孩子闪光点的文字,通过这样的小片段,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温暖与善良,也向家长传递:孩子在渐渐适应小学生活,我们一起鼓励他,见证他的成长。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集体并建立起归属感,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精心为每个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班级小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为班级贡献力量。我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表现分享给家长,还分享了许多孩子们在课堂、课间的活动片断,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社交和合作方面的表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适应情况,开学一个月后,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希望从家长的视角了解孩子对学校的喜爱程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份问卷,我也侧面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在校生活的关注点,让我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家长、学生的需求。我将问卷结果整理成表格,并在周末一一进行解答。家长们对这样的方式很认可,纷纷表示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无问题沟通”,我与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为后续共同教育孩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周的“报喜”活动,虽然要耗费两到三个小时,但其带来的效果却是无法估量的。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校的点滴进步,学生更有动力去努力与进步,对我而言,这也是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良机。这样正向、积极、全方位的沟通,让家长、孩子、老师都能积极向前。

不要急于向家长“告状”

在和家长、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眼中那些“隐藏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家长大多早已有所察觉。因此,当我看见孩子身上的不足时,我会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校内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但并不急于向家长反馈。

当家长主动提及孩子某方面的问题时,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告诉他们,孩子其实已经在慢慢改变。例如,当小妍(化名)妈妈向我吐露她对孩子调皮捣蛋的担忧时,我耐心地向她介绍了孩子近期的变化和进步。小妍妈妈意识到,作为老师,我早已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并一直在默默地教育和引导她。这样的等待与陪伴,让家长更愿意与老师合作,也让家校之间更和谐。

老师和家长都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立刻采取行动。有些问题可能是学生在探索和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解决,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去自我调整。

学生在校出现“问题”时,如果不是“大事”,老师不应急于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羞愧、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可以尝试缓一缓,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他们成长。让家长逐渐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慢慢地,越来越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思考每一次对话给予家长的是帮助,还是传递焦虑。我们可以使用“跟进沟通”或“反馈沟通”的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习惯养成、学习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问题,通过“无问题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