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在班上开故事会——

“说书达人”小邱是这样炼成的

■本报记者 张文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2期(总第3947期) 导报三版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一则视频,一个小男孩站在写有“小邱说书”的讲台旁,情绪激昂、侃侃而谈。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纷纷留言称小男孩是“李伯清的接班人”。“小邱”是谁?“小邱说书”是如何诞生的?本期,我们走进成都市龙泉驿区光华东山学校三(6)班,了解“小邱”背后的故事。

小邱:

“第一次上台,我心里直打颤”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邱说书’,我是来自三(6)中队的小邱……”每周五的道德与法治课上,熟悉的开场白都会在光华东山学校三(6)班的教室里响起,令人期待的“小邱说书”开始了。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小邱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他举起右手,眼睛格外有神。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地说:“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故事。讲之前先说个小插曲——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在元朝的统治下,普通百姓没有资格拥有真正的名字,他们通常以姓氏加上出生日期来命名。比如,你在5月6日出生,那你就会被称作朱五六。而朱元璋恰巧在8月8日出生,因此得名朱重八,或者更亲切地叫他朱八八……”

这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男孩名叫邱钰翔,他皮肤黝黑,留着小寸头,笑起来一口洁白的牙显露无遗,说话的速度如同连珠炮一般。在同学们的眼里,性格开朗的小邱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小学生。平凡的是,他和大家一样爱笑、爱闹、会犯错;不平凡的是,他擅长说书,从班级讲到年级,从年级讲到全校,甚至讲到了成都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李伯清”。

“第一次上台时,面对台下几十双注视的眼睛,我心里直打颤,生怕自己讲错,肢体动作也十分拘谨。”小邱说,尽管平日里自己社交能力出众,无论与谁初次见面都能自如交谈,但站上讲台说书,对他来说是未曾有过的挑战。

从“小邱说历史”到“小邱说书”,半年多的时间里,小邱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不断琢磨和改进自己讲故事的内容和形式。“他的语言表达虽不如专业人士那般精准,但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易于我们理解和接受;他动作夸张,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牢牢抓住我们的眼球。”同学夏洋是小邱的忠实粉丝。

如今,小邱在台上的表现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他口若悬河,语速极快,同时配合恰当的语气、神态和动作,把控全场:双眉紧皱再用力跺脚,表达愤怒;晃晃脑袋再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讲到兴奋之处,他突然一个下蹲起跳,让同学们目瞪口呆;台下有同学自顾自地讨论,他轻轻拍手,巧妙地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故事中。

老师:

“给小邱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小邱讲故事能力出色,但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班主任刘晋丽回忆起小邱上学期刚转入班级时的情形:“当时,他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比较差:上课喜欢插话,影响他人学习;储物柜乱七八糟,东西随意摆放……”这些不良习惯让小邱妈妈和刘晋丽都深感头痛,无论怎样劝导,小邱总是油盐不进。

转机出现在一次午间休息。“刘老师,你知道‘家徒四壁’的意思吗?”刘晋丽很惊讶小邱的突然发问,在耐心为他解答后,刘晋丽想起小邱妈妈曾提及小邱对历史书籍的热爱,便故意反问:“那你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故事吗?”这个问题仿佛打开了小邱身上某个神秘的“开关”,他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讲起“家徒四壁”的故事来。正准备午休的同学们被小邱精彩的故事吸引,纷纷围住他,认真听了起来。成为众人的焦点后,小邱更加投入,直到上课铃响,在刘晋丽的催促下,他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座位。

从那以后,每天中午小邱都喜欢缠着刘晋丽,给她讲自己改编的历史故事。小邱的表现让刘晋丽陷入了思考。她意识到,小邱在课堂上“多嘴”是个缺点,但在课外,这何尝不是他的优点呢?教育不就是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吗?

“为小邱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刘晋丽心中生出了这样的想法。她找到小邱妈妈,提议让小邱每周用5到10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讲故事,充分发挥他爱说、会说的特点,增强他的自信心。

如今,小邱声情并茂的讲述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喜爱。在一次作文课上,刘晋丽让孩子们描写身边的人,一大半学生都选择了小邱作为主角,他们在作文中对小邱赞不绝口:“他看起来总是那么自信洒脱,这些有趣的故事就像长在他的脑子里一样。”“我最喜欢他讲的《阿拉丁神灯》了,独特的语调、风趣的言辞,再搭配上他活灵活现的动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神秘的阿拉伯世界。”“小邱讲的《荆轲刺秦王》可精彩了,听的时候我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

同学们的赞美、老师和父母的肯定,让小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刘晋丽开心地说。

妈妈:

“多鼓励、多表扬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刘老师提议为小邱策划一个说书节目时,我心里是很犹豫的。”当时,小邱的妈妈李岚顾虑到,儿子的学习成绩本就堪忧,如果再分心准备节目,恐怕会影响学习。

面对李岚的担忧,刘晋丽耐心地给她分析小邱的情况——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说书或许能帮助他建立自信,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不如让他尝试一下。”就这样,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李岚陪儿子一起做起了“小邱说书”。

起初,在新鲜感的驱动下,小邱表现得颇为积极。每周五讲完故事后,他就会确定下期要讲的内容,利用周末熟悉故事内容。“说书并非简单地背书,如何讲出特色才是关键。”李岚提醒他,既然是“专栏”,自然要提高标准,这使小邱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愿积极准备和练习。

怎么帮助他改善状态?李岚与刘晋丽沟通、商量后,为小邱制定了3个策略:首先,增加听书时间。小邱自幼便爱听“凯叔讲故事”,他的许多语言特色都是在模仿凯叔的过程中学到的。多听书不仅可以帮他积累素材,还能让他学习如何讲更具感染力。其次,从小邱擅长的题材入手。李岚知道儿子对历史故事更感兴趣,前几期便以这类题材为主,减少他的抵触情绪。最后,从简短的故事开始。李岚建议儿子先将故事时长控制在3分钟之内,简短的故事便于记忆,也更容易发挥,熟练之后再逐步增加时长。

儿子在进步,李岚也在成长。最初陪儿子练习时,她总是忍不住打断他:“这里太啰嗦了,那里没有逻辑性……”结果往往导致两人不欢而散。后来,她尝试着“管住嘴”“放开手”,才发现许多问题孩子可以一边练习,一边自我修正,她不应过多干预。

在班级的一次家长开放日上,小邱为所有家长现场表演了一段“说书”,他的风采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魅力,收获一致好评。

“以前,我经常批评小邱,总说他这不好、那不好。但是通过‘小邱说书’,我看到了他自信、勇敢、落落大方的一面。因此,我也在反思自己,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一味地批评他,多鼓励、多表扬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看到儿子的转变,李岚感慨地说,作为父母,要学会多角度欣赏孩子,接纳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给予他们足够的容错空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