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的重要回信引发热烈反响——

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特别报道小组 宋婧 胥茜 倪秀 鲁磊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4期(总第3949期) 导报一版

纸短情长,殷殷牵挂。“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四川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我们都是收信人”,将认真学习重要回信精神,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践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为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接力奋斗、贡献力量。

坚定信念,争当时代先锋

“这份特殊的‘六一’礼物,我将永远珍藏。”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之江小学学生唐海铃难掩激动之情,“感到无比幸福。”

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位于当地工业园区,是浙江省对口帮扶援建项目学校。学校原为嘉陵区花园乡八角小学,原址位于国道318线的半山腰上,在浙江省对口帮扶援建下,学校于2004年启动了迁建工作,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年5月为学校培土奠基。新建学校于2005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正式更名为之江小学。之江小学建成20年来,许多像唐海铃一样的当地学生,就近就便接受了高质量教育,在这里成长成才。

唐海铃说,每年5月17日是学校的“感恩节”,“浙江省援建之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今年“感恩节”前夕,她和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回信。

“我把回信看了好多遍。”唐海铃说,自己将铭记习爷爷的教诲,争当时代先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怕困难,勇于担当,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牢记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浙江人民的关怀和厚爱让之江人倍感温暖,面对这无私的爱心和帮助,我们心存感恩。”之江小学校长陈震亚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学校全体师生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陈震亚表示,学校将迅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让重要回信精神落地生根。“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提出的希望,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孝其说,四川教育系统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嘉陵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杨宇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坚持和完善最有利于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学生的均衡发展,为学生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担当使命,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04年5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带领浙江党政代表团,来到广元市剑门关高级中学,为浙江对口帮扶项目“之江教学楼”培土奠基,为该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清江河畔架起一座帮扶之桥、关爱之桥,对于增强剑阁经济发展后劲,推动广元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容后,剑门关高级中学的师生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的回信,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树立了目标,增添了信心。”高一物理教师徐兴鑫说,“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广元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黄廷全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时刻牵挂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广元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将牢记嘱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我心中十分激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成都七中教师夏雪说,自己将在工作中不断地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报国之志,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作为一名学校思政工作者,我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内化成做好思政工作的动力,深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引领,打造青年先锋力量;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团委书记胡鹤颖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马均说,作为一名农业教育和科技工作者,自己将主动走到学生当中,用更加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方式、饱满的热情,在青少年群体心中播撒下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种子,鼓励他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