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粽香

洪雅县实验中学八(2)班 李嘉瑷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5期(总第3950期) 导报四版

仲夏端午,万物皆盛。既有欧阳修眼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动人景致,也有苏轼笔下“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古老民俗。吼一声,锣鼓喧天;划一桨,欢呼雷动。

这世上美味繁多,初春鲤鱼之鲜美,盛夏莲子之清甜,深秋粉藕之软糯,冬末蛋羹之醇香,但能让我们喜爱并千年传承的,一定有那一缕碧绿的棕香。

每到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奶奶一大早就会起来,先将白白的糯米浸入清凉的山泉水中,将泡好的竹叶洗净晾晒,用细带子捆成小包,再将浸泡好的胖胖的糯米和各种馅料填入包中,用细带子再次捆紧,最后,将粽子放入锅中煮熟。随着粽子的清香缓缓从锅中溢出,我贪婪地嗅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粽子的口味很多,有咸肉粽、豆沙粽、蛋黄粽、腊肉粽……而我最钟情于红枣粽。剥开绿油油的竹叶,只见白胖软糯的米团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或许从小在北方长大的缘故,一看到那红彤彤的枣儿,就会想起小时候外婆把我抱在怀里,站在院子里那棵缀满果子的枣树下的情景。枣树的枝条低垂着,被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腰,外婆紧紧地抱着我,微微弯着身子,我兴奋地一颗一颗摘下红绿相间、甜甜的枣子,外婆慈祥地看着我,脸上一道一道的皱纹仿佛都在微笑。

这传承千年的美味端午粽,让我们能时时仰望那汨罗江畔的凄凄江水,时时怀念那位身着青衣、芷兰为佩的如玉君子,时时吟诵他那被牢牢铭记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留给我们,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骨子里的高洁,纵使碾作尘泥,也散发着如故香气。

清欢百味,不抵一缕粽香。所谓恒久,于祖祖辈辈,就是这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洪雅县实验中学八(2)班 李嘉瑷

指导教师 何金平

点评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以小见大,生动体现了端午粽香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文笔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蕴悠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