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悦纳自我 阳光成长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5期(总第3950期) 导报三版

中学时期,孩子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扰。无论是成长的迷惘、情绪的波动、学业的压力,还是行为习惯的塑造,这些都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课题。近日,2024年武侯区中小学成长讲座第四场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老师和专家的指导下,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了解了如何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我、悦纳自我。

解码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充满活力与变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特聘心理咨询专家张芃用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游戏——“Yes or No”,引导同学们探索成长的规律。游戏规则简单明了:双手向上打开呈 V字形,表示 Yes,双手在胸前交叉,表示 No。

同学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一些常识性规律。例如,哪些是维持活力的正确选择?“聪明强壮药”显然是 No;而高质量的睡眠、营养均衡的饮食、积极的心态、寻找生命的意义、保持运动习惯,这些都是 Yes;对于“随心所欲每一天”这一选项,同学们则有些迟疑。张芃提醒大家,随心所欲并不是无拘无束、为所欲为,而是在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出有益于自己成长的选择。

“大脑前额叶要到25岁左右才完全成熟,青春期,大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大脑中的伏隔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中枢,正处于最为活跃的状态,是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候。”张芃表示,但是,这个时期,同学们的自我决策和自我掌控能力尚未完全成熟。

她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这一现象:“想象一下,你驾驶着一辆超级跑车,它的动力无比强劲。然而,这辆跑车的刹车系统并不十分可靠,这就意味着在关键时刻,你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车辆。这与青春期大脑的运作方式颇为相似。在这个阶段,大脑各个区域的发展并不均衡,导致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出现各种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

张芃列举了青春期的四种典型心理特征:首先,情绪波动较为剧烈。同学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即使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也风起云涌。其次,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希望与朋友建立坚实的友谊,并在学校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三,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青春期大脑充满了活力,使同学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总是处于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状态中。最后,青春期大脑拥有无尽的创造力。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驾驭这辆‘超级跑车’,利用它的强大动力去探索世界,同时也要学会控制,确保我们的行动有益于自身的成长。”张芃说。

找到通往幸福之路的钥匙

在探讨人生与幸福的规律时,张芃让同学们通过游戏“超级拳王”来理解:任意两位同学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进行对决,输赢双方分别进入赢家区和输家区。看着台上不断变换位置的参与者,张芃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个现象:输赢之间,参与者不断在两个区域转换。“人生就像是一场无限游戏,输了并不可怕,因为下一局我们有可能赢回来。”张芃进一步引导,每个人都渴望在人生这场游戏中获胜,但真正的胜利并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成就,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幸福,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张芃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上的幸福,源于我们对家庭、社会、班级的贡献;另一类是生活中的幸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接地气”的幸福。

“当妈妈带你去吃你最喜欢的火锅时,幸福感源于生活上的满足。而当你意识到妈妈对你的关爱和付出时,精神上的幸福则更加深刻。”张芃举例,“接地气”的幸福是可以直接创造的,它包括绝对幸福和相对幸福。我们可以通过创造选项来获得相对幸福。比如,在比较中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或是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这种“另起一行,个个都是第一”的心态,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相对幸福源于比较,但真正的幸福不应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上。”张芃说,绝对幸福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控的,如健康的身体、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对热爱事物的投入,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是通往幸福之路的钥匙。“当我们理解了幸福感的来源,就可以有意识地做出选择,塑造更加健康、积极的人生。”

用行动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思维模式理论指出,面对挑战和失败,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加乐观,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来克服困难。那么,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否意味着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恐惧,积极面对困难,但真正的成长需要我们付诸行动。”对此,张芃为同学们提供了3个行动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首先,学会管理压力。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程度的压力,过大的压力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识别并调节压力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查看自己是否处于高压状态。比如,无法集中注意力、睡眠质量下降、身体出现异常反应等。”张芃提醒同学们,一旦发现自己处于高压之下,就要寻找压力的根源,并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在调节压力的过程中,还要关注那些引发压力的非理性思维。“比如,追求完美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但过度追求完美则可能导致我们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张芃表示,我们可以尝试自我对话,来对抗这些消极的思维模式,用积极、理性的声音来回应内心的“批评家”。例如,当我们遭遇挫折时,不要过于自责,应认识到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有能力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进。

除了自我对话,我们还可以运用元认知能力来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过程。“元认知让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加自觉地调整和优化它们。”张芃说,通过元认知,同学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压力来源,并找到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

“很多同学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选择孤军奋战,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孤岛’上。”张芃表示,求助并非低三下四,而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有助于加深彼此的联系和关系。因此,当我们面临无法独自解决的成长困扰时,寻求帮助是勇敢且明智的选择。

而有效求助的关键在于明确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适的求助对象、学会表达自己的困境。张芃认为,社会志愿者以及心理求助热线也是值得信赖的对象。“一旦我们需要帮助,就应该积极向外求助,直到找到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为止。同学们要明白,勇于求助、善于求助不仅是人际交往技巧,更是我们生存和成长的重要能力。”

 

问答时间

Q:为什么我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懂我?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心理教师 高兰兰: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觉得身边缺少与自己性格相投、兴趣相合的伙伴。请不要过分担忧他人的眼光,或自我怀疑,如果你享受独处的宁静,那也许正是他人欣赏并羡慕你的地方。

友谊的本质在于价值互换。这意味着你们可以相互促进学业,还能相互提供情绪价值。因此,朋友待在一起的时光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而不是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

那么,如何建立一段良好的友谊呢?与你的朋友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当朋友需要帮助时,迅速伸出援手;如果你们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坦率地表达出来,但前提是要以尊重和理解的方式。

Q:考试的时候总是感到紧张和焦虑,我该怎么应对?

成都市优秀班主任 黄欣欣:考前焦虑是常见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缓解:

首先,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把担忧“我万一考不好”的消极想法,转化为“只要我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道题,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内心重复积极的自我暗示,帮助自己建立信心。其次,学会专注当下。不要过度纠结于考试结果,将注意力集中在答题过程上,不仅可以减少内心的消耗,还能提高答题效率。最后,进行放松练习。在备考期间,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正念冥想等方法帮助自己平复情绪,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

Q:最近,我对学业感到迷茫和困惑,该怎么办?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副校长 王强: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情绪体验。面对学习上的迷茫和困惑,第一,不逃避、不否定,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从实现目标中找到获得感,从而获得持续的动力。第三,不妨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和支持,从他们类似的经历中获得建议和指导。第四,对学习产生迷茫可能源于学习方法的不适合,通过尝试不同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第五,把学习与兴趣、目标相结合,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获得一种可持续的精神动力。第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保持耐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