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担当

眉山市彭山区第二中学九(13)班 张稷钊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7期(总第3952期) 导报四版

我的家乡有著名的三苏祠,小时候,父亲就总给我讲“三苏”的故事。苏氏三父子是中国古代文坛著名的“父子档”,要知道,在我国古代璀璨的文学宝库中,散文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可见其文学成就极高。

“三苏”中尤以苏轼成就最高,这与他父亲苏洵对他的严格教育有直接关系。我们从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期所作的《夜梦》可以看出,“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一个60多岁的老人在睡梦中仍能记得被父亲抽背书的情景,醒来后还战战兢兢,由此可见家教对人一生的深远影响。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忙忙碌碌,在家的时间很少,但只要他在家,便总在挑我的毛病。比如,他发现我的饭碗里有剩下的饭粒时,会对我说:“把饭吃干净,不要浪费粮食。”聊天时,我提到长辈的名字,他会说:“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没有礼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有点反感他的这些行为,觉得他是个“老古董”,不想和他聊天,甚至在吃饭时故意吃得很快,因为懒得听他讲道理而尽量减少和他同桌的时间。

2020年夏天,父亲为了照顾生病的爷爷,每天都要驾车几十公里往返于单位和医院之间,我看他辛苦,问他为什么不请假呢。他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一些照片和视频,我才知道父亲作为一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扶贫项目“李家梁水库”的勘测工作。听父亲说,当地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很多乡亲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急需修建水库来改善当地的供水条件,水库修好以后,可以灌溉田地使农业增产。父亲和同事们的脸和手臂虽然都晒脱了皮,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为的就是让当地乡亲们的生活早日好起来。而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发展建设中去。

我一下子明白了父亲让我把饭吃干净的良苦用心。我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没有经历过甚至都没有看到过贫困的生活,渐渐地忘记了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需要居安思危、永不忘本。

我们彭山是有名的“忠孝故里”,张纲不畏权势仗义执言,是东汉时期有名的忠臣;李密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多次放弃了位居高官的机会,他所作的《陈情表》更是脍炙人口,被千古传诵。父亲既要照顾爷爷又要兼顾工作,也许这就是“忠孝”二字在他身上最真实的体现吧。

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从父亲身上,我也学会了体恤和理解父母。

眉山市彭山区第二中学九(13)班 张稷钊

指导教师 王川

点评

家风家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文章通过父子间的具体故事,展现了良好家风的传承和发扬,强调了责任、孝顺、节俭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