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这门课程,父母也应学习

向颖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7期(总第3952期) 导报一版

正值毕业季,孩子们充满离愁别绪,也满怀对未来的期待。毕业意味着孩子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要去挑战更厉害的任务,成为更棒的人。面对即将开启的新航程,不仅孩子需要一定的适应和准备,家长也需要。

亲子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直“埋头赶路”,也要定期复盘、思考与学习,毕业这一节点就很适合。家长也可以写写“毕业感言”,回顾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做做“下一步计划”,比如问问孩子,在亲子交流和日常相处中,家长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哪方面的情感需求。

我们常说“抓大放小”,但不同阶段的孩子应该抓的“大”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小学阶段作息制度严格,中学阶段学习节奏紧张,分别应重点提升孩子的哪项能力?上初中后,孩子进入叛逆期,应该怎么与其沟通?高中阶段如何帮助孩子确立目标?这些问题不要求家长“心里有谱”,但至少应“放在心上”。

关系上的准备是“新学期”的重点。要有效地建立与孩子的关系,家长就要找到正确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学会积极参与但不强制干预孩子的生活。家长可以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的“角色定位”,比如,幼儿园时期更多的是孩子的玩伴,互相分享;小学时期做孩子的“兄弟”或“姐妹”,少一点说教,彼此撑腰;初中时期试着做孩子的“远房亲戚”,让孩子保留更多的私人空间,学习如何变得独立;高中阶段变成孩子的“粉丝”,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每个阶段,家长的角色都在变化,从最初的照顾者、保护者逐渐转变为指导者和支持者。重要的是,要逐渐放松对孩子的控制,允许孩子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且完全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每一学期”,家长也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一开始,家长是“驾驶员”,孩子是“乘客”,一边保障“乘客”的安全,一边和“乘客”一起欣赏沿途风光;接下来,家长是“教练”,孩子是“学员”,教会他驾驶的技能和上路的安全事项;孩子成年后,家长要准备好从“驾驶者”的位置转移到“乘客”的位置,主动放开对孩子的束缚,正确面对孩子即将独自出行的事实,让孩子自己“驾车”去他的目的地。

高考后,一些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去远方上大学后的失落、空虚与焦虑,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重心一直在孩子身上,没有做好“阶段任务”的过渡。其实,这是家长在孩子每一次“毕业”时都应思考与完成的。进入新的阶段,无论是家长自己,还是对孩子的教育,都需要有与不确定性安然相处的能力与心态。

最后,通过学习与思考,家长可以给自己写一点“新学期注意事项”。好的教育是一种赋能,让孩子确信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有很多路可以走,而不是通过制造愧疚感,让孩子以为自己做这个不行、做那个没有出路。为人父母,如果不能给孩子传递勇气、信心和力量,至少不要传递匮乏、狭隘和恐惧。家长准备好迎接“毕业时刻”,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走向下一阶段的生活。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