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第二中学开办“家长夜校”——

传授“锦囊妙计” 成就“专业”父母

■本报记者 马晓冰(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7期(总第3952期) 导报二版

“在儿子步入紧张的初三时,我也踏进了‘家长夜校’的大门。‘学做家长’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我深切地体会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进步,更好地去陪伴孩子的成长。”一位家长在参加“家长夜校”学习后感慨道。

为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强家校之间理念、方法的一致性,共同服务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眉山市彭山区第二中学(下文简称“彭山二中”)于2022年3月开办“家长夜校”,班主任作为主讲人,家长相互交流学习,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培训。

 

家庭教育是门课,“当好家长”需学习

“临近中考,孩子却和妈妈说不想读书了,家长怎么劝,他都不听。”彭山二中班主任张艳艳收到来自家长的求助。

张艳艳不希望孩子在关键时期放弃学习,给人生留下遗憾。于是,她想办法将孩子请回学校,想听听他本人的真实想法。

在张艳艳的耐心引导下,孩子把心里的委屈一一倾吐出来。原来,他和妹妹是龙凤胎,他觉得一家人都更偏爱妹妹,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被疼爱、不被在乎。情绪涌出,孩子伤心到泣不成声。张艳艳柔声安慰他:“爸爸妈妈肯定也是爱你的,只是觉得你是男生,又是哥哥,所以更加爱护妹妹。”在他的情绪缓和后,张艳艳劝导他坚持就是胜利,要对得起自己此前的努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路走下去。“他很擅长画画,我希望用他喜欢的事情鼓励他,至少不能这么小就想要放弃自己。”张艳艳说。

稳住了孩子,张艳艳又找来了家长。她如实转述了孩子的感受,希望家长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的心情。家长起初并不理解,觉得在物质上没有亏待过儿子,只是女儿从小身体弱,家里人更担心她,所以,有的时候才会显得偏心。“在乎不仅是给他吃穿,还有言语、行动上的关爱,孩子一直在比较中处于弱势、长时间被打压,他其实很孤独和无助。”张艳艳告诉家长,无论是这段时间为了缓和孩子的情绪,还是在以后的相处中,都需要多关心哥哥一些,有时甚至可以故意在兄妹之间多偏向他一点,让哥哥感受到自己也是被家人喜爱、在乎的小孩。

“老师能为家长解决的问题十分有限,孩子不断犯错误,老师不断批评教育,但有的时候,需要改变的根源在家庭环境。”张艳艳指出当前家校共育中的“难题”——家长教育观念急需更新,方法指导是普遍需求。“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家校之间都处于被动,只能尽可能减少孩子受到的伤害,而不能提前避免,让更多家长更早地习得科学的教养方式,才能更好地守护孩子的成长。”张艳艳说。

家长欠方法,“夜校”来帮忙

“学校处于城乡交错地带,学生家长群体差异大,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限,在孩子的养育中有着程度不一的职能缺失。”彭山二中德育处副主任蒲馨指出,“帮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是学校的初衷,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才能促进家校深度合作,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因此,‘家长夜校’应运而生。”

彭山二中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培训小组,发动家委会健全组织机构,请有组织能力的家长担任“家长夜校”培训组组长,确保“家长夜校”开展有序。考虑到家长的时间,上课时间选在了晚上,每个班级每学年需要完成2课时的学习。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分,课程安排按照七、八、九年级有计划、有序地进行。“课程安排过于紧凑会给家长带来压力,过于零散则缺乏连贯性,所以,我们选择定时、定期开展,从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传授一些实用的技巧与方法。”蒲馨介绍道。

解决了“如何学”的问题,“谁来教”也是“家长夜校”开办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专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的“求学”需求?彭山二中以“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家长”的方式逐层辐射,努力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

学校暂时缺乏专职心理教师,语文老师陈丹便兼任心理教师,她作为彭山区心理健康教师中心组成员,参加过各种心理健康培训,出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她还通过网络自学,考取了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陈丹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用活动、游戏作为引子,给老师、家长以启发,让他们在参与中学到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亲子沟通与理解的好方法。

“我曾邀请家长们做过一个小游戏,一个人握紧拳头,另一个人想尽办法去掰开。家长们发现,用对抗的方式去用力,对方反而会因为抗拒而握得更紧,这其实和亲子沟通是一个道理,家长与孩子硬碰硬,就没有办法进行交流。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独立意识逐渐加强,越施压越反弹。但是,当你真诚地伸出手,和平地去跟他握手,握紧的拳头自然就打开了。”陈丹以此为喻,提醒家长用平等沟通、真诚交流、换位思考的方式去和青春期孩子对话。

“我正在努力成为合格的家长”

“随着‘家长夜校’的运行,一批批优秀家长也加入到经验分享与方法传授的行列之中。”蒲馨介绍,每次课前,班主任都会发动家长根据相应主题分享教育心得,邀请他们站上讲台,帮助更多家庭。

学生魏来的妈妈黄莺在鼓励下走上讲台。近期,她以“成长”为主题,与初二学生家长分享了自己在养育中的感想与体会。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如何教育孩子?”黄莺引导大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孩子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因为成长环境、个性爱好的不同,每个孩子适合的养育方式也有所差异。黄莺分享了自己和孩子共同找到的答案:“尊重、理解、坚持、信任,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4位‘伙伴’,亲子矛盾的化解、快乐瞬间的产生、沟通交流的畅通,都来自它们的帮助。”

黄莺认为,“尊重”是将孩子视作独立个体,而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理解”则是看见孩子每个阶段的顾虑与迷茫,倾听他们心里的声音;“坚持”和“信任”相伴相生,家长应鼓励孩子坚持好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原则与底线,同时,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到,而非冷嘲热讽。“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讨厌你,要正确看待自己,不卑不亢地接受自己。”黄莺总是这样引导孩子。受到启发,台下家长都鼓起了掌。

通过“家长夜校”的学习,家长不仅实现了从“全部交给老师”到“做孩子的榜样”的思想转变,更实实在在收获了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学生王晶桥的家长在课后心得中写道:“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家长就时刻充当着‘老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正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彭山二中“家长夜校”第二次集中培训会现场。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