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正确的读书之法

■周海燕

《教育导报》
2024年第57期(总第3952期) 导报二版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女儿刚满3岁,我就开始给她读绘本。等学会拼音后,她就开启了自主阅读之旅。可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上三年级的女儿作文写得并不好。

那天浏览网页,我被一篇名为《高效输入+有效输出》的文章吸引了,文中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循环往复地输入和输出,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和能力。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只注重女儿的输入,忽略了输出。“乐乐,如果你一周内读完一本妈妈规定的书,就能得到10元钱的奖励。而且,你可以自由支配它。”“一言为定!”女儿欣然答应。3年前,为了鼓励她多读书,我们之间定下了这样的约定。女儿也没辜负我的期望,读了很多书。

而此刻,我才意识到,她为了获得奖励,只求速度,舍弃了质量。每次读书后,既不思考,也不总结,就束之高阁了。很多内容也随着书本一道,合拢归架,印象模糊。所以,即使她读了很多书,可收获并不多。

“乐乐,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写一篇读书感悟吧。”我原本想让女儿通过这种方式输出,加深对书本的理解。

“写一篇感悟给多少钱?”女儿立马答道。

我被问得哑口无言。没想到读书给奖励的方式竟使女儿形成了错误的读书观。

经过再三思考,我决定从兴趣入手,帮女儿开启正确的读书模式。

“乐乐,妈妈忘了,孙悟空是怎么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我从她刚刚读完的《西游记》中抛出一个问题。

“他和如来佛祖打赌,若是他能翻出佛祖的掌心,就能做玉帝。殊不知自己中了佛祖的计。孙悟空的法术在五行之中、三界之内,他跳上如来的手掌,正是入了五行阵法,无论他怎么翻,依旧在佛祖手里。”女儿津津有味地讲道。

我给她竖起大拇指,接着问:“那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会中计吗?”女儿皱着眉头想了想,说:“不知道。”

“那是因为他个性狂妄,自视甚高,不服任何人。”“这是不是告诫我们要有一颗谦卑的心?”我慢慢引导。

“是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女儿说。我再次为她竖起大拇指。

从此以后,我和女儿时常讨论我们一起读过的书,她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刻,并且养成了写读书感悟的习惯。

为了丰富输出的形式,我鼓励女儿缩写故事,进行简单的人物分析。她并不满足于此,还尝试着自己创作故事,然后,再声情并茂地讲给我听。

一年后,虽然女儿读书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她的作文开始得到老师的表扬,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从中,我也明白了,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阅读书籍的数量,更应该看阅读书籍的收获。我们应该要多思考,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给予正确的引导。阅读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地输出,从而深化对书籍的理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自如,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和“颜如玉”。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