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提升教育政策法治工作质量

——2024年全国教育政策法治工作会议侧记

■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一版

教育政策法治工作担负着为教育强国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6月17-18日,在2024年全国教育政策法治工作会议上,多地教育主管部门交流经验,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政策法治工作质量。

完善工作体系

夯实依法治教基础

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上海市扎实推进教育依法行政工作,全面评估清理现行有效教育类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党内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配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研制涉教育类行政案件白皮书;建立16个上海市教育政策法规工作基层联系点;通过优化程序和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教育部门公信力。

浙江省通过“抓集成、推智治、强监管”,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该省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已实现53 .8%的教育行政处罚事项纳入综合执法范围;全流程在线使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促进执法监管行为“线下办”转为“线上办”;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规范行政处罚决定公开,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工作,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纳入《浙江省教育厅行政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构建起“4 +X”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体系。

深圳市大力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制定了《深圳市中小学校章程指导文本》,全市中小学校均实现“一校一章程”和“一校一法律顾问”。据介绍,坪山区已实现每所学校配备两名法治副校长,并根据派出单位的特点,分别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福田区推进实施“新雨计划”,打造专业校园普法志愿讲师团,进入各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并遴选优秀律师志愿者担任班级法治辅导员,实现“一班一员”。

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

营造浓厚教育法治文化氛围

近年来,四川省在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创新“法治教育+文化”,内江市资中县编排法治主题非遗木偶戏,累计演出上千场次;绵竹年画家创编《民法典·年画绘本》等课外读物,开创校园普法的“年画释法”模式。创新“法治教育+体育”,因地制宜创设法治主题大课间活动,乐山市犍为县3000多名师生齐跳法治韵律操的视频,网络点赞超1000万人次。……通过统筹课堂内外夯实法治教育基础、统筹纵向横向丰富法治宣传形式、统筹线上线下加强法治资源整合、统筹专职兼职建强法治工作队伍,我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安徽省丰富课外实践载体,分层级、多形式办好“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联合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等举办学宪法征文、大学生暑期法治实践、教育主题普法展、大学生未来律师辩论赛、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等系列活动。全省建设各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95个。

河南省扎实开展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会同省司法厅将每年4月第三周确立为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宣传周,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组织全省教育系统“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进一步提升师生法治意识。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品牌建设,组织遴选全省校园法治文化品牌,命名了一批长期积累形成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法治教育工作成果。

建强法治机构队伍

提升教育法治工作水平

建强法治机构队伍,是提高教育政策法治工作质量水平的关键。近年来,吉林省结合全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工作需要,梳理32项教育行政执法事项,编制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则,确定66个事项和3项“首违不罚”清单。该省将法治学科教师纳入国培、省培计划,组织周期性轮训,不断提高法治课教学质量;联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60学时专题培训,全面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养。

甘肃省实施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发挥法治副校长在法治教育、依法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职化运行,全省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5400余名,实现全覆盖并开展年度履职考评。

针对制约高校法治工作的机构队伍问题,山东省以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小切口”,分批探索“好经验”。该省健全总法律顾问配备和工作机制,由学校具有法学背景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总法律顾问,各高校普遍构建了“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工作组+法治工作联络员”的法治工作网格体系。总法律顾问牵头抓总,联动各方,全方位介入学校重大决策、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切实担当起学校法治工作队伍的“总领队”、法律事务处理的“总牵头”、合法性审查的“总把关”。目前,山东全省131所高校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