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蜀道故事 培育时代新人

——广元市“跟着总书记走蜀道”主题思政研学实践案例

■郭永昌 刘朝杨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5期(总第3960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广元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聚焦地方特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围绕“思政+研学”融合发展工作思路,努力构建“1+ N”思政课程模式,积极开展“跟着总书记走蜀道”主题思政研学实践教育,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生态文明素养养成,传承好古蜀道文化。

一、用好特色资源,深入挖掘“古蜀道”思政育人价值。一是把握重要意义。古蜀道是连通古今的时空纽带,也是文化交融的生态走廊。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元市翠云廊,详细了解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要求“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好”,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赋予了保护翠云廊和古蜀道新的时代内涵,也为我们在传承保护蜀道文化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二是摸排资源家底。全面梳理整合全市古蜀道遗址、古柏遗迹、古驿铺文化等资源,发挥古色资源优势,擦亮古蜀道文化印记。联合市宣传、文旅、党史、档案、地方志、文物和蜀道文化研究院等部门单位,开展古蜀道文化资源现状普查、数据入库、分类管理、名录公开等基础工作,梳理出蜀道文化遗产点130余处,优选思政教育基地4个。三是凝练育人价值。整合蜀道资源,围绕蜀道文化对广元地方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深入挖掘以蜀道文化为主,拓展到三国文化、生态文明、地方特色文化等思政育人价值,引导学生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学习,争做强国少年。

二、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构建“1+N”思政研学课程模式。一是“点”上聚焦“跟着总书记走蜀道”思政主题。我们联合德阳市、绵阳市、陇南市、汉中市,共同打造“跟着总书记走蜀道”主题研学活动,挖掘总书记视察地生态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及其承载的时代价值、实践意义和育人功能,研究开发系列研学活动课程,向中小学生开展以生态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思政教育。二是“线”上串联“小课围绕大课”思政内容。着力构建“1+ N”思政课程模式(“1”,即“一堂思政大课”;“ N”,即若干堂现场思政小课)。研发《跨越蜀道看古今》思政大课,展示古蜀道“自然之路”“历史之路”“文化之路”“军事之路”“发展之路”的沧桑巨变及蕴含的精神内涵。围绕翠云廊古柏分布及自然环境条件,研发《历史之树》《文化之树》《未来之树》等思政小课,小课串联大课,让学生了解古柏自然生态保护常识、古柏前世今生历史故事的同时,牢记总书记嘱托和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由“自然之树”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参天大树”,激发学生“强国有我”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面”上融合“思政研学一体化”课程形式。充分发挥研学实践育人优势,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研学基地为契机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优质平台,提升铸魂育人实效。根据本市红色教育资源、生态文明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立足学生实际,通过“研学+红色、研学+生态、研学+思政教育”等形式走出课堂,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思政课“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思政研学“有滋、有味、有料”。

三、强化全域统筹,常态化开展“跟着总书记走蜀道”思政教育。一是系统协同。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跟着总书记走蜀道”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任务目标及工作要求;县区成立专班,配合落实课程计划、课时要求、课程评价;学校负责活动实施,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跟着总书记走蜀道”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二是社会协同。优选涵盖蜀道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领域的蜀道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0余个,形成“基地为载体、学校为主体”的蜀道思政研学实践教育协同体系。三是评价协同。将蜀道思政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健全督导考核评价;制定思政研学实践教育40条评价标准,实施专项评价,提升综合素质。

2023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大中小学生“跟着总书记走蜀道”思政实践教育活动20余期,参与学生人数2万余人次,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有效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为提高全市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了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