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学校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5期(总第3960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何元凯)每天上午大课间,叙永县枧槽苗族乡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枧槽中学”)校园都会传出热情洋溢的苗族音乐,几百名学生在青山绿水环绕的操场上跳起川南苗族特色歌舞。与校园隔着一条小溪的公路地势略高,路过的乡民常常饶有兴致地驻足观看学校的特色大课间活动。他们欣喜于苗乡传统文化通过学校,在学生身上再次焕发光彩。

近年来,枧槽中学将蜡染、扎染、芦笙舞、竹竿舞等苗族特色传统文化项目引入学校,并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指导。在枧槽中学,这些特色项目不仅是兴趣社团的学习内容,学校还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通过特色大课间活动等形式,让所有师生参与其中。

枧槽中学蜡染教室中,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认真学习苗族传统蜡染技艺。八年级学生胡雨婷开心地展示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灵动的线条与富有创意的图案彰显出传统文化与青春朝气的碰撞。

枧槽中学老教师杨成洪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苗族人,在他记忆中,自己年轻时,枧槽乡的传统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而在近一二十年间,当地传统民族文化氛围逐渐淡化。如今,看到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重新焕发生机,杨成洪感到十分欣慰。而在学校的带动下,当地民族文化氛围也越发浓厚,民风更加淳朴。“许多年没有开展过的踩山节活动如今重新热闹起来,还吸引许多外乡人前来体验。这不就是文化振兴吗?”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的一份责任。”在枧槽中学校长姜华看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促进五育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同时,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姜华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滋养出淳朴民风,而在学校里,同样能涵养学生品性,培养良好习惯。同时,文化认同带来的师生凝聚力,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大家认识到乡村学校也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以前很多老师不愿意来这山沟里,而现在老师都不愿走了,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不止老师来了不愿走,还有许多外乡家长慕名将孩子送来。因为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行为习惯好,近年来,在农村学校生源普遍减少的背景下,枧槽中学的学生数量不降反升。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