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

大学生用AI赋能彝绣传承

《教育导报》
2024年第75期(总第3970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徐嘉汛)近日,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青春‘非’ YOUNG‘彝’起绣”实践队以彝绣为主题,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彝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传承,演化出了盘绣、锁针绣等各种技法,丰富的图案、浓烈的色彩都是彝族特色的体现;非常欢迎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来我们甘洛,用各种新技术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魅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在与实践队成员交流时说道。

实践队在走访彝绣文化产业相关人员的过程中发现,彝绣历史悠久、专业性强,像阿西巫之莫这样的传承人精通彝绣,但她们汉语说得不够流利,介绍彝绣特色时耗时费力。“为什么我们不能创造一位‘数字传承人’?”实践队成员想到利用 AI大模型技术,担当“推广者”与“翻译官”的重任。

通过对近20万字彝绣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实践队成员打造出实时对话平台—— ChatYX,供当地接待参观、宣传使用,让零基础的访客也能系统了解彝绣。

实践队还依托微信小程序构建线上数字博物馆,最终共上线了6套具有代表性的彝族服饰以及31件配饰。据了解,实践队在专业匠人的引领下,挑选出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代表性服饰及特色纹样,多角度拍摄上千张照片,用3 D建模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将彝族刺绣于线上呈现于人们眼前。“衣服漂亮”“纹样精致”,这是彝绣数字博物馆得到最多的评价。

据悉,该实践项目曾入选教育部2023年高校“礼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未来,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将持续开展“数字化技术助力非遗传承保护”系列项目,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