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鲁磊 葛仁鑫)“只要各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就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近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姆乡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有泪点、有思考的“开学第一课”。四川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兆学与当地中小学老师合作,同上一堂民族团结主题的思政课。
张兆学说,如何由情入理、以理育情,是上好这堂思政课的关键和难点。为了达到情理交融、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前,围绕“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主题,大中小学教师举行了多天的“同课异构”集体备课。
“小学阶段要注重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朴素情感。”“中学阶段要深化理论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大学阶段要强化理论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具体问题,让他们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力量。”备课中,教师们围绕课程主题、内容、方式深度“碰撞”,力求让课程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育人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课堂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生动案例和感人故事,让现场师生无比动容、无比振奋。“当地中小学老师的讲述也给我们高校老师极大触动。”张兆学说,回到高校以后,他也会把来自一线的故事讲给大学生,“以思政课为纽带,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2012年以来,学院教师多次前往西藏、青海等地开展支教和捐资助学等活动,累计帮扶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90人,资助了10余万元物资及现金,捐赠图书3000多册。”四川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波表示,近年来,学院帮扶措施更加精准,着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推动高校与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发力,上好民族团结主题思政课,让雪域高原盛开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