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们进城打工,只能把大宝留在乡下老家读书。现在新修的宝峰小学能装1000多个学生,大宝、二宝都能跟着我们进城读书了。”内江国家高新区隆昌工业园区内,一名工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隆昌市践行“建新学校、办好学校、做暖心事”的理念,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100%。近日,记者走访隆昌市多所中小学,探寻当地化繁为简、精益求精、用情用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之路。
扩容改薄
让每个隆昌学子上好学
隆昌市地处川渝交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天府旅游名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到隆昌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城区学位也更加紧张。据隆昌市教体局统计,现在隆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5万余名学生,有超过半数在县城就读,其中大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
“我们要让每个愿意到隆昌的家庭及其子女有学上、上好学。”隆昌市教育与体育局局长刘学义说。为此,隆昌市先后投入11亿元,新征土地500余亩,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工程,新建学校6所,改造薄弱学校32所。目前,宝峰小学、莲峰小学、隆华路小学、向阳路小学4所学校已相继建成投用,增加城区学位近7400个。在建的光丰小学、隆昌一中新校区投用后,将进一步化解城区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变化不只在城区。随着不少学生进城读书,近年来,隆昌市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8所,教学点24个。保留下来的农村学校怎样办得更好?
一方面,隆昌市按照城乡学校统一标准,共投入8155万元扩建农村学校24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另一方面,市教体局大力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让城区学校干部到乡镇学校当校长,促进乡村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同时通过学区学校抱团发展、联盟学校优质引领、教研联组智力支持、特色发展联盟介入,实现城带乡、强带弱,促进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转变。
石碾镇中心校党总支书记罗良寿2020年到该校任教,他说:“从外墙改造、运动场硬化,到网络教室、功能室的建设,再到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这些年我见证了一所农村学校的华丽‘蝶变’。”
办好学校
“四声校园”让五育落地
走进隆昌市隆华路小学,正是课后服务时间,操场上,学生们跳绳、做操、打球,加油助威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功能室内,同学们绘画、弹琴、跳舞,合唱练习的歌声悠扬;劳动教育基地中,师生们拔草、锄地、播种,动手劳作的欢笑声不断……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成长的家园,希望学生在这里遇见更美好的自己。”隆华路小学校长李邦辉说。
隆华路小学的“美好教育”理念,是隆昌市“四声校园”教育理念的缩影。
五育并举如何落地?怎样评判?隆昌市提出了“四声校园”教育理念,即学校里应该充满学习知识的读书声、运动助威的呐喊声、艺术教育的歌唱声和心情开朗的欢笑声。
为了实现“四声校园”的美好愿景,隆昌市教体局打造了“隆桥红烛·立德铸魂”党建品牌,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打造“隆桥悦读”读书品牌、“隆桥诗韵”诵读品牌,支持学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竞赛体系,常态化举办大中小幼科技艺术节,在学生体育活动、创客教育、心理健康+美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通过川渝协作、外出培训等方式,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
如今,在“四声校园”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隆昌市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隆华路小学投用不超过5年,就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成为片区内的领航学校;宝峰小学的科学教育走在内江市前列,多次在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石碾镇中心校引入非遗藤编技术育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隆昌市的学校体育实现了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形成了“天天有班级活动、周周有校级比赛、月月有市级联赛”的格局。
做暖心事
点滴关怀促进乐教好学
“大学期间如何平衡好学习与生活?”“专升本和考研该怎么准备?”8月底,隆昌市教体局为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们准备了一场大学生活指南讲座,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近1万人。“我们希望学生能提前做好规划,而不是说学生高考完了,就不关我们的事了。教育是伴随终生的,有温度的。”刘学义说。
教育是有温度的。隆昌市教体局一直以来以“做暖心事”为重要维度,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解决年轻教师住宿问题,市教体局将城区一栋学生宿舍楼改造成周转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免费为老师们提供集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栖心小筑”;为困境学生构建了市镇校村常态化帮扶机制,真正做到“衣食住行学‘零负担’”,其凝练的“希望同行一个不少”项目被评为省级资助品牌;集结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创立“隆桥心语”志愿服务队进校园、进社区、进小区、进家庭,开展心理团辅、个辅、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
一件件暖心事也在隆昌市的中小学发生着。响石镇前锋小学在门卫室旁专门设置了一间“爱心驿站”,下午4:30放学的小朋友,可以在里面看书、写字,等着5:30放学的哥哥姐姐一起回家,方便了家长和学生;石碾镇中心校支持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教师,公费出资让其参加培训,帮助老师丰富教学手段;隆华路小学在教学楼走廊转角的开阔地带放置图书、乒乓台,增加学生阅读、运动的空间,还为老师们打造出两个小型健身房,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
小小的举措温暖着师生们的心。李琦就是石碾镇中心校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老师之一,通过培训,她现在已经能编写简单的 AI程序,于是,在她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直接和 AI白居易对话,感受古诗文魅力。
宝峰小学教师范静学信息技术出身,却当了十几年数学老师,前两年学校开展科学教育,他欣然答应调岗要求,放弃小有成就的数学教育,重学信息技术编程、无人机技术。他带领的信息编程社团多次在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隆昌市隆华路小学学生在智慧书法教室练习书法。(图片由隆昌市教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