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群回归“公共属性”

张玥

《教育导报》
2024年第88期(总第3983期) 导报一版

近日,一段家长因不满老师而在家长群里“见谁怼谁”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流传,并引发热议。该聊天记录显示,某学生家长在家长群里投诉自家孩子新学期领到的书本是破损的、开学留影没有单独照片等,随后,该家长点名批评该班教师,在群里直抒不满情绪。群内多名家长现身劝解,但均被该家长一一怼了回去。

此次事件引发讨论的重点在于该家长在群里肆意“胡闹”的行为,即使老师有不妥之处,家长也应有理有据地向教师本人或校方提出问题,双方协商解决,而非在群里大肆发泄。

事实上,家长群存在的目的在于促进家校沟通,其本质是互联网的公共场域,所解决的问题也应当具有公共性,并非个人琐事。在此平台上过多发泄个人情绪,不仅会扰乱班级氛围,阻碍家校良性沟通,更可能会对教师及其他家长造成身心伤害。

此外,此次事件还折射出另一个问题,即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导致双方呈现出“对立”关系。家长在家校沟通中遇到困扰时,选择在家长群质问教师而非私下同教师沟通,直接与教师站在了对立面,这样不仅会导致双方的“信任危机”,更会加剧其他家长的焦虑情绪,挫伤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阻碍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家长和教师之间应为合作关系,双方的共同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具备健全人格的独立个体。家长过多的猜忌和质疑并不能对孩子的教育提供正向帮助,更谈不上促进教师的教育与管理。

教师虽是一份职业,但每个老师都是具有充沛情感的独立个体,教师的个人尊严也需要受到维护。倘若家长认为教师存在师德失范行为,应采取合理、正面的手段向校方、教育主管部门检举投诉,而非在家长群里公开质疑、批评。

近年来,关于家长群的各类“闹剧”已不是个例,如何让家长群风清气正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加强群组管理、明确群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在建设家长群之初,群组管理者就应当及时明确家长群中发言内容的边界,例如哪些内容可以发,哪些内容不能发,不可以在群组内抱团攻击他人、随意私聊等。若教师管理班级群组的负担太重,也可以增设几位群组管理员辅助老师进行监督与管理,在出现矛盾时及时出面疏导。

就校方而言,也可以适时出台家校沟通方面的指导性方案文件,或派驻校内监督人员在各个家长群内进行协助管理。这样不仅能为家校沟通提供强有力的指导,更能保护家长和教师双方的利益。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家长群的公共属性和沟通作用,理性面对家校沟通中的问题,还教育一份信任,共同为教育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