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部分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还有一些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由老人或亲戚照顾,家庭教育变成了隔代教育或托管教育,导致部分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此,农村学校更需要加强家校协作,通过长期、有效的家校合作改善教育环境,促进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给孩子们上生动的生活课。如近距离了解农作物,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这样既可以增加学校的教育资源,还可以让孩子们汲取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家长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如对外开放的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等,和孩子一起借书、做实验、打篮球,不仅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创造共同学习的机会。
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家长学校、教育讲座等家长参与的活动,学校还可以开展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如每年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讲座,组织家长学习与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等有关的课程,为家长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家长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将培训中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的家庭教育中。
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交流。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学生教育等进行协商。学校可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通过邀请家长走进孩子的课堂、查看学校食堂,允许家长参与各项校园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消除家长的顾虑,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家校联系,如开家长会、上门家访,建立班级 QQ群、家长微信群等,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及问题,以便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文化学习、身体健康、兴趣特长、行为习惯、劳动教育等,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家长、老师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稳定、和谐的家校关系,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学校每年开学前都会制订各个年级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教育服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要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育。
虽然农村学校开展家校合作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老师和家长能够真正地携起手来,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未来,在老师、家长的引领和帮助下,在师爱与父母之爱并存的生活环境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