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以教育之力厚植民生幸福之本

《教育导报》
2024年第93期(总第3988期) 导报一版

宜宾市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树立“心中有学生”的鲜明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抓科学布局

教育服务普惠可及

宜宾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从民生上办教育,致力于构建具有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的教育体系。

普惠性方面,在对全市人口及适龄孩子进行科学测算基础上,近3年,有序平稳推进288所学校撤并调整;投入153 .1亿元,完成206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增学位6 .28万个,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和县城优质学位供给不足、乡镇生源持续减少、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

可及性方面,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全市智慧教育基座,构建“全程全员真实记录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教育数字化工作体制,建立以事实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

便捷性方面,注重提供灵活多元的教育服务。持续开展“乐学宜宾·筑梦家乡”研学旅行活动,市财政出资5400多万元让30多万名学生免费参加,并按“由远及近、先乡后城”思路,让农村孩子全部先免费参加。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例如兴文县投入10亿元,让县域所有农村孩子都能寄宿。

抓五育并举

立德树人落细落实

推动德育铸魂,开展“‘宜宾娃娃爱国爱家’开学第一课”“准大学生开学第一课”以及“强国复兴有我”励志宣讲活动、“家有儿女·宜有善育”教育科普系列主题活动,激活“家庭第一课堂”,巩固“学校基础课堂”,充盈“社会共育课堂”。

推动智育固本,强化“自导式”教学改革,在全市30所初中学校推广凉水井中学教学改革经验。加强各类拔尖人才早期识别培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培养体系,遴选出13所小学、13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作为早期培养基地。

推动体育强身,开展长江首城青少年超级联赛、中小学生系列赛事等活动500余场次,全市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增长。竞技体育成绩斐然,近3年,本市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国家级及以上赛事金牌61枚,其中奥运金牌2枚、世界级赛事金牌10枚、亚洲级赛事金牌8枚。

推动美育浸润,配备中小学专任音乐、美术教师3031名,700余名教师参与“走教”“支教”。组建艺术社团4876个,参与学生37万余人。建立市县校三级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营造“人人都参与、班班有歌声、月月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浓厚活动氛围。

推动劳动历练,邀请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宣讲、上课220场次。建成市级劳动教育实验区2个,县级劳动实践基地17个,劳动教育实验校18所,其中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2所。

抓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优质公平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构建多方协同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托位1350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大幅提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7 .34%、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90 .3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 .2%,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三江新区、翠屏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建设学区35个,9所中小学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 .58%。

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已建成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新通过省级现场评估4所。

职教创新改革成效显著,建设农业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育人机制。中职教育首次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近三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保持全省第一,每年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人次以上。

(内容来源:宜宾市教育和体育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