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记

覃渝

《教育导报》
2024年第94期(总第3989期) 导报二版

四年级的单元习作中需要写一篇观察日记。于是,儿子开始了他的第二次种植体验。

儿子第一次种植是种辣椒,那次,他很积极,一有空就浇水,并且经常蹲在花盆前,一看就是好久,生怕错过了辣椒生长的点滴变化。出骨朵儿、开花、结果、渐渐长大……那株辣椒也格外“争气”,接连结了好几个果实。那是一次美好的种植体验,我和孩子一起,见证了辣椒生长的全过程。

前段时间,他放学回到家,兴冲冲地从厨房抓来一把黄豆,小心翼翼地挑选出几颗最饱满的,轻轻放入杯中,告诉我要观察黄豆“成长”,眼神里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我告诉他,要先让这些豆子喝饱水,它们才能有力气破壳而出。他点着头,脸上洋溢着认真与期待。

可随后的日子,那个装有豆子的杯子似乎成了被遗忘在阳台的风景。三四天过去了,水不再清澈如初,我发现豆子的变化并不大,可是也不见儿子前来查看它们的状况:不再看到他蹲在阳台前,瞪大眼睛观察豆子变化的身影;不再见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发现植株在生长、变化的惊喜。

这份随意的态度,让我心中不免生出一丝忧虑。或许,是学习的压力让他无暇顾及这些细微的生命变化;或许,是成长的过程中,那些曾经让他着迷的简单快乐,逐渐被其他复杂、宏大的目标所取代;又或者,是曾经已有的种植经验,让他对这一次的种植驾轻就熟,忽视了不同种子间存在的差别而马虎了。我轻轻叹了口气,决定自己继续观察这些豆子,期待着它们破壳而出的那一刻,也期待着能再次点燃儿子心中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火。

“儿子,你那些豆子放杯子里好几天了吧,长成什么样了,你去看过吗?”好多天过去,终于,我还是忍不住了。担心他无法完成日记,便提醒他。

“有啊,都发芽了。”儿子却这样回复我。

“你真的有看吗?”我惊讶地看着他:“我看那杯子里的黄豆没有什么变化,怎么就发芽了?”

“来,妈妈你看。”说着,儿子把我往门口带去。

“怎么去门口呢?不是要看豆子吗?”我不解地问。

“来嘛,来嘛!”儿子越说越兴奋,拽着我走到门口。

门一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个黄色的小花盆。那个花盆放在过道的窗边,明显有3株嫩绿的小芽从土里冒出来。那一刻,我愣住了,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与感动。

“看呀,妈妈,是不是已经发芽了?你还不相信我。”儿子满是得意的笑容。那3株小芽,虽然微不足道,却以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什么时候移种到花盆里了?不是还在杯子里吗?”与此同时,我很是诧异。

“很多同学的豆子第二天就发芽了,我看到那一杯里的豆子没什么变化,于是,就在另一个杯子里又多放了些豆子,正好做对比。不久,我就发现有豆子发芽了,便把发了芽的豆子放到花盆里了。很快,它们就从土里钻出来啦。你还不知道吧,我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它们浇水呢!”儿子对我说。

原来,儿子并没有不在乎。相反,他对种豆这件事的认真在我意料之外。他不仅有责任心,对种子的变化十分关注,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出现的状况及时作出了调整,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一刻,我对儿子刮目相看,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一开始就责怪他。

看着鲜嫩的豆苗正在茁壮成长,我一把抱住儿子,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在我眼中略显稚嫩的孩子,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骄傲与欣慰。幸好,在那最初的冲动之下,我选择了理解与等待,而非责备与批评,否则,我可能会错过见证他成长中这一闪光的瞬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