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做科研,有个入门与进阶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鲜少接受教育科研的系统培训,对于教育科研的规范和流程知之甚少。教育科研做与不做、规范做与不规范做,肯定会给教学质量带来差别。教师做科研,做比不做好,即使做得不够科学、规范,也要做。限于农村相对落后的条件,我们对农村教师如何做教育科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
1 .叙事研究,自己讲自己的故事。
《教育的情调》作者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教育叙事,是最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方式,也是最容易上手的。学校每天都会发生很多趣事,只要有心、留心,你就有感受和发现,就会有写不完的故事。讲故事,相对论文写作容易一些。但只有真实、生动、鲜活、来自实践、具有泥土气息的教育叙事,才能受到《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四川教育》等报刊的编辑喜欢。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记录下的事件、所思所感、所发现的问题,成为深入研究的素材;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展开了对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的反思,提炼出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在不断讲述中,教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和周全;教师做得越好、写得越好,学生受益越多,教师自己也不断收获创造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2 .案例研究,总结自己的做法。
教师拥有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值得我们珍视。距离苍溪县城60多公里的漓江镇初级中学,特岗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七成,学校对特岗教师的培养卓有成效。该校确立的课题是“农村学校特岗教师协同培养策略研究”。一开始,关于此项课题,参研教师不知从何处下手,但在与特岗教师的交谈中,课题组发现了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成长故事。于是,研究就从案例研究入手,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为:撰写案例报告→工作中创新→撰写成果报告。
第一,撰写案例报告。先让教师讲述特岗教师成长故事,内容、形式不拘;课题组选择同课题关系密切且有启发性的案例,集体研讨和分析,再由个人反复修改,形成案例报告。案例报告要求讲清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尝试及其效果、反思与讨论。
第二,工作中创新。案例研究体现了“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正是我们努力寻求的工作与研究一体化模式。在日常工作中注入研究成分,自然激发了教师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动力,并从研究中获得乐趣。有些教师在对研究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主动回应新情境下的新问题,自觉采取新对策,并随时注重资料的积累,创造出新案例。
第三,撰写成果报告。教师再次分析,提炼观点,找出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总结出协同培养的诸多策略,并画出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按照“问题的提出、研究过程、主要成果、效果”,进而撰写出成果报告。其实这种研究也是行动研究。
二、从减法到加法,从简单到复杂
做研究一起步,就让教师“操正步”不现实。单就“申报书”来说,要从“问题缘起”到“预期成果”等十几项一一捋清,就让人头痛。为了让教师“轻松愉快地跑步入场”,我们在研究流程、研究设计、成果报告等方面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1 .简化流程、方案、报告
一线教师采取的研究方式,应该多是行动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学者为了给一线教师提供直观的操作程序,围绕如何落实行动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研究模式。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真实问题,行动研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在《教育的目的》作者怀特海的启发下,我们提出比较好操作的行动研究五步:“问题—设想—尝试—评价—问题”。
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问题(比如,中考阅读题得分率低)。
⑵我设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改变阅读与表达的策略,加以思辨性思维训练)。
⑶我尝试在实践中投放措施(提供结构化的多文本,让学生阅读、提取关键词、提炼观点、寻找观点之间的联系、画思维导图、写思辨性片段)。
⑷我评价我行动的效果(如,我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他们不会提问,不会自己选择文本,没有经历真实的、完整的多文本阅读过程)。
⑸我根据评价,重新厘清遇到的新问题(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他们会提问、会思考、会自主选择文本、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实际问题不是研究问题。实际问题是“学生中考阅读题得分率低”;研究问题是“思辨性思维训练”。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必须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准了原因,针对性、实效性才强。学生中考阅读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思维的重视和训练不够,所以,设想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思辨性思维训练”。
最重要的一步是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在对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成因分析,应当以事实和调查为前提。设想,就是通过查阅文献、头脑风暴,找到一个或一套解决问题的措施。措施即研究问题。只有确定了研究问题,才知道该阅读哪些文献,才可进一步研究问题、验证、收集数据、评价和提出新问题,最后设计合理的方法或措施。
研究流程简化后,方案和报告的撰写相应也会得到简化。
2 .循序渐进做加法
我们把教育科研水平分成了四个等级:入门级、提高级、专业级、精英级。如果一开始就要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往专业级上靠,有点不现实。仅拿成果报告来说,入门级的标准就是说清问题、做法、效果。其实,这个标准也不算低标准,因为国家级成果报告也不过就是“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效果与反思”这几部分。所以,研究刚起步的教师,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做减法,抓基本、关键,再做加法,向专业级迈进。如成果报告的撰写,最开始能说清问题、做法、效果就可以,然后,要求在说清“做法”的同时说清“看法”。之后,再把“文献综述”加上去。又如,在做过一个县级课题之后,再申报课题,填写“申报书”,向“科学、规范、创新”标准看齐。
三、从独立到合作,从单打独斗到彼此成就
教研合作很有必要。这里说的合作,是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有鲜活的实践资源和经验,教研员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和经验,教研员与教师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研员与教师的合作,教师要走在前面、教研员紧随其后。教师是合作研究的主力军,教研员要保护教师的研究兴趣,保证教师独立自主研究能力得以健康发展。
我们常以合作者身份对教师研究者进行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三步:第一,共同假定“设想”;第二,制订课题计划;第三,提供研究方法、成果提炼与表达方面的指导。
俗话说“瞌睡遇到枕头”,比喻合作双方的契合和快乐。当双方愈来愈深刻地体会到理论对实践的价值、实践对理论的意义,愈来愈多地、主动地寻求对方的支持,那么,教育教学的研究就会得到彼此润泽,双方在合作中得到幸福和快乐,教研事业也会得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