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位爸爸打造中小学竞赛查询公益平台

帮助家长成为更专业的“辅助”

■本报记者 张文博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03期(总第3998期) 导报三版

在成长多元化的今天,各类竞赛活动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赛事信息种类繁多,家长们往往无从下手。成都家长罗浩文为帮助女儿参赛,开始研究各类中小学竞赛活动,不但开发了公益赛事查询平台,还开启公益直播,为广大家长提供赛事科普和专业建议,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更专业的“辅助”。

为女儿“深耕”各项赛事

去年9月,罗浩文的女儿步入一年级。入学两个月后,她便迎来了第一次比赛——学校组织的国庆节手抄报征集活动。经过反复打磨,女儿的作品在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奖。这段经历让她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罗浩文看到了孩子从比赛中获得的成就感。

除了学校组织的比赛,还有什么渠道可以让孩子参加更多的比赛呢?“作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成效的途径之一,一项好的竞赛确实可以承载这样的功能,但现在一些赛事鱼龙混杂,还有各类机构借竞赛、推优的名义,做着家长们的生意,‘收割’的孩子年龄也日趋低龄化。”面对这样的困境,罗浩文也一度焦虑不已。

“中小学赛事信息主要来源于官方渠道,但家长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往往存在较大的信息差。首先,信息发布过于分散,家长们不清楚信息的具体来源和发布时间。其次,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各类比赛和活动,家长们在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罗浩文一头扎进了中小学赛事领域,花了半年时间钻研相关知识。

理工科出身的罗浩文,还凭借软件工程的知识背景和产品研发的经验,用一周时间,完成了“全国中小学赛事查询系统”的开发。系统的信息更新和运维工作也由他一人承担。

在研究中小学赛事的过程中,罗浩文遇到了许多像他一样焦虑、迷茫的家长。于是,他又开通公益直播间,用自己的经验为家长提供咨询、答疑解惑,让家长们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在这个过程中,罗浩文逐渐成为家长们眼中的“赛事专家”,他的女儿也不断在正确的比赛规划和选择中获得正反馈。

兴趣和特长是择赛的基础

“明年有两个重要的英语比赛,分别是全国小学生英语能力测评( NEPTP)和‘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都是官方组织的权威赛事。”

“擅长绘画的孩子推荐参加‘熊猫杯’中国国际青少年美育文创交流活动,这是面向全国青少年儿童的比赛。”

…………

每天上午10点半,罗浩文准时进入直播间,为家长们提供赛事科普和查询服务,耐心解答他们关于孩子参赛的各种疑问。全国各地的家长只需提供孩子的省份、年级和特长,就能查询从现在到明年适合孩子参加的所有赛事。无论是国家级比赛,还是地方赛事,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名称、级别、地区、主办单位、报名截止日期、参赛类别和组别,都被罗浩文整理得清清楚楚。

“我的孩子适合参加哪些比赛?”“哪些比赛对孩子真正有益?”在直播间不断刷新的评论区里,这些问题屡见不鲜。罗浩文总是回答道:“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选择比赛的基础。”

他表示,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孩子喜欢的学科、艺术或体育项目,选择适合孩子的比赛。此外,家长还应关注比赛的权威性和含金量。“选择经过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官方机构认可的比赛,特别是由权威部门主办的国家级比赛。”罗浩文首推教育部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里的比赛。“白名单赛事是经过教育部严格筛选和认可的全国性重要赛事,目前一共有43项,其中自然科学素养类有23项,人文素养类有12项,艺术体育类有8项。”他介绍道。

除了教育部发布的白名单赛事,还有三类比赛值得参与:一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官方部门主办的赛事活动;二是教育直属系统主办的赛事活动;三是协会和学会主办的赛事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协会和学会一定是在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的,这样的赛事活动才是靠谱的。”罗浩文提醒家长,“家长还要关注比赛的性质和要求。比如,了解比赛的内容是否与孩子的学习目标相符,以及比赛的报名时间、参赛费用、参赛资格等要求。这些信息将帮助家长更好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准备工作。”

盲目跟风对孩子有害无利

在罗浩文的直播间里,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赛事是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信奥赛)。作为教育部认可的五大奥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之一,信奥赛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近年来,信息学类竞赛的参与人数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

面对家长们的热情,罗浩文却毫不客气地泼了“冷水”。他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走信奥赛的道路。“许多家长被培训机构误导,盲目地花费大量金钱为孩子报名各种少儿编程课程,结果弄得自己和孩子都精疲力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罗浩文告诉家长,信奥赛与数学、物理等其他奥赛并无二致,因此并不简单。计算机语言的学习虽然不难,但算法的学习却比较枯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有特长,可以适当多学一点。但如果只是为了拿证书而盲目地跟风参与,那这些缺乏‘理解深度’的学习,对孩子可能是有害无利的。”

罗浩文表示,小学阶段是为学业打好基础的阶段,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业储备更持久的学习力。“过去,我和很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参加有利于评优、升学的比赛。其实,真正对孩子‘有用’的,是能够帮助他生成学习动力、成长动力的比赛。”

在罗浩文看来,参加比赛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发现孩子兴趣和天赋的方式。“适合孩子的比赛不但不会导致‘内卷’,反而能够教会孩子自学和钻研。孩子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家长还应当充分利用演出和比赛,带孩子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罗浩文说,过程中家长要做的有:一是为孩子设定目标,二是帮助孩子把兴趣变为特长,三是把这些经历作为五育并举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部分。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