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增强教研活力

■符礼科

《教育导报》
2017年第52期(总第3069期) 导报三版

常规的听评课活动几乎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然而,听评课活动也最容易流于形式,从而丧失其应有的教研意义。对此,我们可以用“成果展示”增强教研活力。那么,听评课有可能产生哪些成果?又有哪些途径来展示呢?

一方面,要让听评课活动有效,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根本保证。试想,上课教师随随便便上一节课,听课教师也必然马马虎虎地听一听,评课就更会漫不经心了。作为公开课而言,学校最好能够尽早策划,提前通知,让上课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磨课时间。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一定会表现出很多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因素,这样就会引起听课教师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并认真思考和评析。上课教师经过较长时期的设计,也会有很多收获和困惑,学校应鼓励其整理文字成果,包括深入的文本解读、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等。

另一方面,听课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关系到活动的成败。首先,学校教研制度要规定哪些教师参与听课,其次,要想办法让他们从被动消极参与到主动积极参与。听课教师为什么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活动中他们是“配角”,参加这样的活动,他们或许会认为,这是上课教师、主要点评教师和教科室主任的事,自己发言机会少或者根本没有发言机会。为此,学校要让参与听课的教师们也能成为活动的“主角”,这样他们才不会懈怠。

平时,学校要做好一些教研培训方面的工作。如何听课?可以抓住一点深入听,比如教学设计、学生行为、教师课堂调控等;也可以寻亮点,找疑点。听课记录时,其中有较深触动作用的可用“速评法”在实录中或其旁边圈点批注。为了节约时间,不管是困惑、顿悟还是理解,只要自己能看得懂就行。如何评课?要向老师们倡导“对课不对人”的原则,无论是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还是不足和困惑,都是所有参与教师共同面对的。所以,理解它们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和原因,为教师们以后的课堂教学谋发展,思改进,这才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再者,学校要强调和鼓励教师自学,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学习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和课例评析,从而见多识广,让评析更有广度和深度。

认真听课和善于听课,一是可以形成听课笔记成果,二是为评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评课时,可以录下教师发言的视频。活动结束后,收集教师书面的课例评析或教学反思。当活动后所有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好后,学校可以用展台的形式晒一晒教师的听课记录,大家互相学习;还可以精选活动图片制作成影集,剪辑成精彩的视频,可以先在教师会议上播放,然后再传到教职工 QQ群,供大家随时分享;每学期还可以将上课教师和听课老师的文字成果打磨成文章合集,教师每人发放一本,好的文章向教研刊物推荐发表。另外,以上的“成果”可以适时地扩大展示范围,比如向学生展示,向家长展示,向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展示。

如此,学校每位教师均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上课和听评课成果,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这也便于形成互相欣赏的良好氛围,成果展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还将推动教师养成思考和研究的习惯。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初中)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