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亲子关系的变革

■本报记者 吴宇婷

《教育导报》
2017年第63期(总第3080期) 导报三版
网络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也让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身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洞悉网络规律与语言,精神生活已自成天地。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变革?它又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本报记者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进行了采访。

网络“移民”遇上“原住民”

亲子关系面临哪些挑战?

孙宏艳曾对国内外高中生做过一个关于“你有烦恼愿意和谁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外学生的选择排在前三名的都是同性朋友、母亲和异性朋友,而在第四名时出现了分化,国外孩子填的是父亲,而中国孩子却填了网友。这个结果让孙宏艳大跌眼镜,她不禁好奇,中国的亲情沟通怎么了?

深入了解才知道,网络的普及让孩子更喜欢和同龄人交流,这种交流让他们感到放松、快乐,“我们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只喜欢聊‘有用’的话题,认为购物、电视剧、网络游戏等是‘无用’的,但这些话题恰恰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孙宏艳认为,观念的不同导致“00后”有意与父母“划清界限”。

也有父母抱怨,他们想和孩子沟通些轻松的话题,却听不懂孩子说的网络词汇。“在网络的影响下,‘00后’已经有了他们认为流行的、有趣的‘黑话’,听不懂网络词语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就像地球上的‘俗人’,该观念也导致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孙宏艳认为,亲情鸿沟正成为亲子关系中面临的首要挑战。

但更让孙宏艳担心的还是媒介对孩子价值观的巨大影响。2008年“艳照门”事件之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统计了由该事件衍生的其他以“门”为标题的新闻,发现一年有300多件,网页搜索超过1万条的有188件。

“艳照门事件受影响最大的是青少年,这些孩子会认为偶像可以做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做,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价值观、人生观90%来自于媒介,而媒介中新媒体是主体。该影响甚至导致‘性发育提前’‘恋爱低龄化’等现象。”孙宏艳说。

孙宏艳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学习压力让所有教育“超前化”。上幼儿园的孩子背古诗,小学生学初高中英语,中学生学大学知识,大学生的教育却“幼儿园化”,开始学习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应试教育让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学习,到了大学才补上德育,殊不知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更容易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小时候孩子的情绪与交友没有得到正确引导,成人后很容易出现问题。”

尊重网络一代的成长规律

亲子纽带从“共同进步”开始

在孙宏艳看来,网络时代下,亲子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家长能否适应时代的变化,自我成长,改变与孩子传统的沟通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她举了一个例子:当孩子放学回家,母亲说:“今天怎么样?”孩子犹豫地说:“还行!”父亲立即插嘴:“什么叫还行?”孩子挤出一点笑容:“没被老师批评。”母亲进一步逼问:“没被批评就行吗?”孩子无语,他只能敷衍。这时,父亲可能会加重语气说:“你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表扬吗?首先学习好,刻苦上进,听老师的话。”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中,直到母亲说:“快洗手吃饭吧!”才松弛下来,匆忙逃离。

“这是我们父母常用的交流方式,左右夹攻让孩子不知如何作答,这样的沟通方式并不被孩子认可,就像挠痒痒没挠到点上,导致他们更加沉迷网络世界。”她建议,家长应学着与孩子沟通,获取孩子信任,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比如,孩子为什么爱和陌生人说话?为什么喜欢网络聊天?是不是因为网络有满足交流、宣泄的需要?或满足陪伴需要,满足好奇心的需要?了解之后,家长还应做到理解与陪伴,让孩子在亲情交流和网络交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孙宏艳认为,如今,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使“00后”在很多方面有能力影响父母,而父母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父母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就需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