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充满温度,让陪伴更有力度。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家长学润小讲堂’,期待你们的收听!”在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活跃着几十名“家长主播”,他们以学校公众号推出的“家长学润小讲堂”为平台,通过“音频+文字”的形式讲述亲子故事、分享育儿经验。在每期10分钟的“亲子微课”里,他们既聊生活点滴,也分享教育实践中的真知灼见。
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玉琴介绍,截至2025年3月,“家长学润小讲堂”已开设2年,累积推送“亲子微课”49期,内容涉及家庭家风建设、亲子沟通、作业辅导、时间管理、习惯培养等方面,每期微课都获得了学校家长的热情转发与收藏。
“家长主播”开讲
让身边的故事“声”入人心
“大家好,我是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2019级2班徐诗雅和2021级1班徐天翼的爸爸徐伟。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从买早餐谈如何培养有勇气的孩子。”在一期“家长学润小讲堂”中,家长徐伟从生活细节中捕捉到了教育契机。他发现,孩子明明具备独立买早餐的能力,却因“社恐”,不敢与人交流,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出手相助”?
在微课录制中,徐伟邀请女儿共同参与,“一比一”还原当时的情景,向听众展现父女双方不同的心理活动。在早餐店门前踌躇,女儿“想尝试又害怕”,徐伟没有直接代劳,或用“胆小”定义孩子,而是以循循善诱的方式鼓励女儿迈出勇敢尝试的第一步。
“多孩家庭,大的一定要让小的吗?”“如何像朋友一样陪伴孩子成长?”“怎样让行动跟上计划?”“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值得热爱的兴趣?”……在“家长学润小讲堂”中,像徐伟这样的“家长主播”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是学校家长学校的优秀学员,有的是热心家校协作的家长志愿者,在各班老师的号召下,走上线上平台,为有困惑的家长答疑。
“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家长学校虽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却难以直接解决家长的具体问题。‘知易行难、学用分离’成为家长的普遍痛点。”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实效?朱玉琴认为,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输入”,还需要“输出”;除了懂理论,还得会实操。在这样的思路下,小切口、草根化、形式灵活的“家长学润小讲堂”应运而生。
2023年,以“家庭教育周”活动为契机,武侯区教科院附小正式启动了家长学校音频微课程建设——“家长学润小讲堂”。内容立足育儿实际问题,家长自主选题后,经“家长学校工作室”初审,学校相关负责老师复审、编辑,最终以口述教育故事的形式推送在学校公众号上,满足更多家长借鉴育儿方法、补充教育理念的需求。“学校通过评选学习型家庭、颁发证书等方式激励家长,面向各年级广泛征集鲜活的教育案例。”朱玉琴补充道。
学校主导,相互赋能
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
“孩子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长的成长亦是如此。”谈及“家长主播”的培养与招募,朱玉琴表示,“远不止调动参与热情那么简单。”
早在2020年,武侯区教科院附小便开始探索“立足科学,指向实用”的家长课程,构建起“三阶递进,四维提升”的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中,家长可以向家庭教育领域专家及优秀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拓展型课程中,家长可以参与主题式沙龙,依托多种活动与教师、其他家长共研共学;研究型课程中,内容资源更加精细化,分学段、分类别地满足家长个性化学习需求。
“我们希望这些课程及活动能够帮助家长深化认知力、强化担当力、优化沟通力、激发成长力。随着课程的不断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种子家长’涌现出来。他们在持续学习中改善了育儿方式,并积极带动更多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朱玉琴介绍,2022年,从事家庭教育相关工作的家长陈瑶带领10名“种子家长”成立了“共学小组”,用“家长说给家长听”的方式传播教育理念,与更多家长一起互助学习、协同共育。
同年9月,以陈瑶为领衔人、由全校36个班级的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学校工作室”挂牌成立,通过丰富的自组织活动,在激发家长主动学习的同时,增强了家校协同能力。
“家长之间相互赋能是学校课程指导的有力补充,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家庭的事,大家都出力、努力,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培育沃土。”陈瑶表示,“家长之间聊育儿话题更容易产生共鸣,遇到相似的问题可以相互支招,讨论中发现了共性难题还可以反馈给工作室或学校,申请个性化指导。”家长们渐渐发现,学习育儿知识不必正襟危坐,在轻松交流中就能“消化”学到的理论知识,并马上运用到实践中。
学校也为家长共学搭建了更大的分享平台,在学习、实践中收获了心得与启发,家长可以带着亲子故事登上“家长学润小讲堂”。陈瑶介绍,为了减轻创作压力、降低制作难度,学校与家长代表几经讨论,选择以音频的形式推送“亲子微课”,讲述者无需出镜,收听者也可以同步处理其他事务。10分钟的轻量化分享,既降低了参与门槛,又实现教育赋能。
“家长们都觉得‘分享’是一件很光荣的事,非常重视稿件的打磨,希望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具体做法,可供借鉴。”陈瑶说。
家校协同发力
为孩子织就成长支持网
“之所以取名为‘家长学润小讲堂’,是希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育儿方法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播撒进每位家长心里,让他们能学有所获。”朱玉琴表示,家长需要将所学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以孩子的进步衡量学习的成效。“成人的发展与完善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希望家长可以将视线的焦点从孩子的不足,转向对现状的改变与优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倾听、亲近孩子,寻找适合他们的成长路径;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积极影响。”
在这样的倡导下,“家长学润小讲堂”并非只向综合表现优异学生的家长开放,也向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的家长发出邀请。“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家长更需要指导。”陈瑶以自家孩子为例谈道,“我发现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也适应得比同龄人更加艰难,他几乎没有在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上得到过‘成就感’。”
对此,陈瑶不断提醒自己,孩子是“小蜗牛”,作为家长需要陪他慢慢爬。她耐心地陪孩子克服负面情绪;坚持进行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小美好,肯定他的观察能力;与班级老师积极沟通,制定适合孩子的目标……在持续努力中,陈瑶看到了孩子的改变,她在“亲子微课”中分享道:“很开心我的‘小蜗牛’在一点点进步,我也会摆正心态陪他‘慢慢爬’!”
陈瑶的分享鼓励了很多存在类似情况的家长调整心态、改变教育策略。大家遇到问题,便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到了好的解决方法,又一起分享。在这样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听众”成为了“主讲”,“家长学润小讲堂”从分享育儿经验的平台,逐渐发展为家校教育理念的实践场。
不少家长在持续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点,有的成为了班级家长志愿者,有的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的成为了亲子阅读领读者。“家长的改变切实反映在家庭建设中:亲子沟通更顺畅了,焦虑情绪减少了,孩子的状态也更积极向上了。”朱玉琴说,未来,学校计划对“家长学润小讲堂”已有内容做分类整理,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提供给新生家长,让他们有经验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