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经验宝库

■权卿宗

《教育导报》
2025年第43期(总第4058期) 导报四版

《当个不扫兴的班主任》

夏晓磊  著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ISBN:9787532971732

翻开《当个不扫兴的班主任》,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别样教育世界的大门。书中文章摒弃了晦涩、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将笔触聚焦于夏晓磊与学生日常相处中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真实故事。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作者夏晓磊的教育智慧,对于身处教育一线、每日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教师而言,书中内容犹如一座经验宝库,具有极强的借鉴性。

小创意点燃班级活力。在传统模式里,家长会往往是班主任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家长在台下安静聆听,最后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夏晓磊却另辟蹊径,把黑板变成了学生的“吐槽板”和家长的“表白墙”,将家长会转变为一场学生、家长与老师深度互动的交流会。

在家长会前夕,夏晓磊组织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在黑板上写下最想说的心里话。当家长们踏入教室,映入眼帘的便是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此时,夏晓磊顺势引导家长们一同探讨如何去爱这群正处于青春期、心思敏感而又渴望理解的孩子。面对黑板上孩子们直白的“控诉”,无需老师过多引导,家长们便开始自发地反思自己过往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交流尾声,夏晓磊又擦去黑板上的内容,让家长们写下对孩子的心里话。

第二天,当学生们看到这些留言时,惊讶与感动溢于言表。夏晓磊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将看到留言后的心情记录下来。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锻炼了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深沉而内敛的爱。

这种一举多得的创意,在书中层出不穷,称其为班主任的创意“宝典”毫不为过。

小切口撬动大成长的杠杆。青春期的早恋问题,宛如横亘在中小学教育道路上的一座大山,考验着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智慧与“手艺”。

在《一根头绳》的故事中,夏晓磊在课堂上偶然瞥见一名男生手上戴着根头绳,出于借用的想法询问男生,男生却支支吾吾、神态异常。凭借丰富的教育经验与敏锐的直觉,夏晓磊察觉到这根头绳背后可能隐藏着青春期孩子懵懂的情意。但她并未选择当场批评、指责学生,而是巧妙地采用迂回战术。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夏晓磊将班会课搬到了操场,让学生们进行中考体测项目800米跑。学生们瞬间发出阵阵抗议声,夏晓磊却耐心地向学生们阐明:中考体测800米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且完成的任务,不过此次班会课上的800米跑则是可选择性参与的。随后,夏晓磊贴心地准备了雪糕,并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吃雪糕的时间: A.吃完雪糕再长跑; B.边吃雪糕边长跑; C.长跑后再慢慢品尝雪糕。在一番思考与比较中,学生们逐渐领悟到,面对生活中喜欢的事物和必须做的事情,应当先选择完成必须之事,而后再去享受喜欢之事。夏晓磊通过这样一堂小切口的班会课,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必须”和“喜欢”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全程没有刻意地灌输大道理,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同理心搭建心灵相通的桥梁。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正值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偶尔犯错在所难免。而夏晓磊总能独具慧眼,从这些看似平常的错误中敏锐地捕捉到教育的契机,始终将教育的出发点锚定在学生的成长之上。

在《春天里的乒乒乓乓》一文中,九年级的学生们利用课间10分钟打乒乓球,因过于投入导致上课迟到,遭到数学老师的投诉。

面对这一情况,夏晓磊并未选择简单地禁止学生打乒乓球,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组织乒乓球爱好者举办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她深知,九年级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但同时,夏晓磊也明确规定,每天的乒乓球训练只能在课外活动时间于操场进行,且前提是学生必须保证各科作业均已高效完成。最终,这场乒乓球比赛不仅让学生们尽情释放了压力,还激发了他们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反观自己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往往只是单纯地批评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定,却从未真正深入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结果,一次次的批评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眼中那个“扫兴”的老师。夏晓磊的分享,教会我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如何以同理心去理解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当个不扫兴的班主任》为广大班主任提供了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倘若我们能够将书中的方法巧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定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温暖而明亮的引路人。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