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优化办学格局、革新课堂教学、改进育人方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打造“全阶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 王浚录

《教育导报》
2025年第43期(总第4058期) 导报一版

近日,一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在仪陇县新政初中举行,仪陇县语文名师工作室三室成员就“构建单篇精读与整合联读的协同路径”等话题深入探讨。一些来自乡镇学校的教师表示受益匪浅,将把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这样的场景,在仪陇县已成常态。

教育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有效破解城乡教育失衡难题?仪陇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奎介绍,仪陇县教育系统围绕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守正创新、全阶优质、争创一流、办出特色”发展理念和总体要求,系统优化办学格局、重塑课堂样态、改进育人方式,扎实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办学新格局

“前几年,个别瓶颈性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提升。”在黄奎看来,近年来国家全面启动的“双减”“四新”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际上赋予了仪陇县教育与其他县市教育在新赛道重新起跑的机遇,“我们必须把握机遇。”

如何科学化、系统性推进教育综合改革?2021年,经过两个月的调研、论证,仪陇县从顶层设计入手,对全县教育未来3至5年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性设计和构建。

在硬件方面,仪陇县着力于“县城扩容增量提质、校点布局调整优化和乡镇学校夯基补短”三大任务,完成县域教育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先后投入50亿元,新(改、扩)建县城学校20所,新增学位3 .5万余个;近5年,完成调整、撤并乡村学校112所(点),妥善安置师生7722名,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升级系统是一项立体工程,仪陇县确定了“县城龙头带动、中心乡镇多极支撑、小微学校精品特色”的发展策略。黄奎介绍,仪陇县提出把县城教育打造为具有领航作用的“一极两地三区”,包括“县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教育改革重要策源地”等功能定位;围绕6大片区,构建以中心乡镇学校为基点、县内主要交通干线所在学校为主线的发展格局;对于小微学校,留足自主探索发展空间,鼓励其在乡村素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

“为了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我们还在优化办学机制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购买了一家教育集团的教育管理服务,打造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知行实验学校,提升了县域教育活力。”仪陇县教体局办公室主任魏剑补充到,该县还建立并完善了管理和学科两类专家库,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强化教育改革的智力引领。

坚持素养导向

塑造课堂新样貌

“同学们,假如你穿越到战国时期的邺县,面对‘河神娶亲’的迷信和水患难题,会如何协助西门豹完成惩恶、治水的任务?”日前,仪陇县城北小学语文教师蒲小燕在《西门豹治邺》一课上向学生抛出问题。该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历史现场的亲历者”,正是对核心素养导向的生动诠释。仪陇县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刘治文介绍,当前,仪陇县正在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提升项目”课堂教学改革试点,灵活采用自学、互学、展学或评学、改学等学习方式,运用教学一体的学习评价,最终呈现知识结构化的学习小结。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质量提升项目”建设背景下,仪陇县一些中小学抓住机遇,以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改革。城北小学副校长邬旭东介绍,该校分单双周开展大小教研活动,保证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展课机会。这些展课都以课标为准绳,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与单元要素,重视知识结构化,有效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

对于乡镇学校而言,课堂改革最棘手的是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为此,仪陇县整合资源,组建了31个由学科教研员与名优教师构成的学科攻坚团队。“团队成员集思广益,破解了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难题,逐步建立起包含1万余件教学资源的学科资源库。”仪陇县深化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张昌敏介绍,该县还构建了以一名县级“名校长”领衔、一所县城项目试点校为龙头,引领乡镇学校共同发展的课改共同体,增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

经过探索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课堂样态在仪陇县基本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深挖本土资源

拓展育人新途径

仪陇县朱德红军小学总校位于朱德故里马鞍镇。记者走进学校时看到,教学楼上一幅红军长征浮雕十分醒目,一位“小小解说员”正在教学楼前向同学们讲述红色故事。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培养红色文化解说员,将解说技巧培养与红色历史学习有机结合。”仪陇县朱德红军小学总校校长袁仕国说,如今,不少学生能完整讲述朱德元帅的求学故事,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更加坚定。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发挥优秀文化对学生的涵养作用,是仪陇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之一。该县深挖本土资源,将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深度融合,鼓励各校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一校多品、一校一特”的发展格局。

“阅读是缩小城乡学生素质差距的重要方式。”黄奎介绍,仪陇县把师生阅读放在重中之重,实施“书香教育·全域悦读”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书以载道、文以化人,进一步深化五育并举。

仪陇县实验学校校长、县阅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春梅说:“学校根据学情,为每个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制阅读书目,形成各学科共同参与的阅读生态。”

地处乡镇的仪陇县丁字桥镇希望小学把一间教室打造为“好书推荐室”,不少学生在课间来到这里静心阅读喜欢的书籍。“在小组学习中和同学们一起积极思考,在课外多读好书,用汗水浇灌梦想。”对于未来,该校六年级学生罗诗涵充满信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