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丛书
冯时 许宏 刘斌 栾丰实 黎海超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品方:活字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ISBN:978751367816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世人公认的常识,但在尚未形成系统认知的儿童的意识里,这可能就是一句空泛的概念。
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这套“考古学家带你看中国”丛书,由5位具有一流学术背景的当代中国著名“考古人”,利用一手发掘的材料,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讲述近年来几大遗址的考古成就,目的就在于“让孩子看懂纯正的考古成果,探知遗址背后的文明起源”。
这5位考古学家分别是: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及发掘主持者)、栾丰实(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以中国》作者)、黎海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星堆遗址5、6、7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陈列作者的头衔,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作者的分量。这5位作者可以说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的半壁江山,他们以大学者的身份来写这5本小书,分别对应天文考古、良渚、龙山、二里头、三星堆5项意义非凡的考古成就,上观天文、下察地理,通过古老的物质遗存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探寻“中国人何以成为中国人”的答案。
在《我们的文明古老到多久》里,考古学家“从文字和星星看我们的文明”。原来,汉字的造字法就藏着古人对天象的很多感知和认识,正如《易传》中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所指示的,文明来源于天文,来源于观象授星。夜观星象、昼察日影,天文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从西水坡墓葬等遗址发现中,我们探知先民眼中的宇宙与四时,从而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及由此衍生出的处世哲学。
在《良渚》里,我们知道了“五千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在这里”。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它有非常发达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还有非常发达的手工业,出土了大量玉器、陶器和石器,大量的墓葬礼器表明了古良渚人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层级,城墙内的繁华古都和城外惊人的水利系统则证明了良渚文化曾经的发展高度。
在《龙山》里,我们重返“夏朝之前东夷文化的鼎盛时代”。如果说良渚文化已经进入古国,到龙山文化这个阶段,古国就进入了一个高级发展阶段。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和阶级,以棺椁、玉器和薄胎陶器为载体的礼制逐渐成熟,文字也有了新的发展。龟灵崇拜的文化传统在海岱地区延续了2000多年,并被后来的商人所继承。
在《二里头》里,许宏向我们介绍“最早的中轴线孕育最早的中国”。从黑龙江黑河穿越中原抵达云南腾冲的这条“胡焕庸线”,其左右两侧在新石器时代都有辉煌的文化,东北和西南这两大板块的交会地带出现了最发达的王朝文明,也即“中原崛起”。
在《三星堆》里,我们领略“青铜时代的辉煌”。原来,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术跟西方的铸造工艺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常用的是锻打法和失蜡法,而我们用的是更加复杂的模范法。三星堆所在的四川盆地,东南西北连接着几大文化圈,拥有着强大的沟通远距离文化和资源的交流能力,所以,不同的原料、技术、风格交融为一体,留给后人许多待解的谜题。
丛书系列中每本书的最后部分,是5位作者的小传,略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生涯,以期对孩子们产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作用。这5本书,不仅适应儿童的需求,它们所包含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去阅读、去感知的。唯有如此,才能像“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所讲:“健全的民族意识,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历史之上。”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我们族群的由来,才能真正拥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