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要给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当师傅,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2021届毕业生陈龙,现在已经成为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70695钻井队的技术骨干,平日在作业区工作时沉稳老练的他,面对来自母校的两位辅导员“实习生”显得有些腼腆。
这个暑假,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14名辅导员背起行囊,组成多支特殊的“取经小分队”,一头扎进四川盆地油气生产单位和一线作业区,开展“沉浸式”实践。
辅导员带队在磨溪净化厂生产实习。
寻找“源头活水”
补上行业“必修课”
“虽然刚带完一届毕业生,但真正站在井架上,听着钻井机械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感受着现场工作的严谨复杂,才发现自己需要了解的还很多。”在位于德阳市罗江区的钻井平台上,刚结束了为期一周行业认知实习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辅导员们道出了此行的最大收获。在暑假前夕,他们主动对接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表达了想到单位实习“充电”的愿望。
一周的实习生活,辅导员们与一线工人同吃同住,与井队队员一同巡管线、开晨会、抄技术手册、记录仪表参数,从最开始的生疏,到分别时工人师傅们不舍地说:“有时间再回队里啊。”工服沾上油污、晒得有些黝黑的几位辅导员,已然成了井队的一员。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如果引路人自己都‘迷路’,怎么为学生导航?”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钱广说,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多元,例如心理学、外语、经济学、水利……面对高度专业化的石油工程学子,交流专业、指导就业时,有时总像“隔靴搔痒”。
于是,这个暑假,辅导员们深入一线,看实景、听真话、问需求,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寻找“源头活水”,补上一门行业必修课。
深入一线调研
破译人才培养“密码”
在中石油川庆钻探沪206 H8的作业现场,高压泵车发出雷霆般的怒吼,粗壮的管线如同大地的血管,辅导员肖雨桐和她的小队成员被技术的力量震撼,更被现场严格的安全规程所触动。“王班长告诉我,‘每一秒的疏忽,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肖雨桐回忆道,“以前跟学生强调安全,总感到苍白,现在我能讲出王班长布满老茧的手如何精准操作阀门,讲出现场空气里弥漫的紧张感,这比给学生讲一百条规章制度都管用。”
“取经小分队”的任务不止于“看”。数百公里外,前往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的另一支小分队当起了“调研员”,与企业 HR、技术骨干、毕业校友深度交谈。“企业管理者直言,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图纸快速识读能力和团队协作中的‘扛压’能力。他们在交流中还提到了某门专业课程如果增加现场案例会更实用。”辅导员谢诗雪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本子,“这些‘密码’,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金钥匙’。”在调研中,辅导员敏锐地捕捉到企业对“懂石油又懂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主动当起“信鸽”,将学院优秀学生简历精准送达。
在中石油川中气矿磨溪净化厂,正在带大三学生生产实习的辅导员兰冰芯、鲁尹婕等人则专注地追踪着校友的成长足迹。“看,那位就是刘工,5年前毕业,现在已是净化工艺的技术骨干。”兰冰芯兴奋地给学生们说道。在与刘工的交谈中,一条清晰的职业路径浮现:从倒班巡检做起,啃透图纸,解决现场棘手问题,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术,一步步赢得信任。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竹管输送天然气煮盐;今天,学生们设计的智能管网正在地下蜿蜒。”在位于邛崃市火井古镇的“世界第一井”——汉代临邛火井遗址,20余位硕士生、博士生跟着辅导员进行现场学习,他们在川西北气矿邛崃作业区集气中心总站投入顶岗实习,沉浸式体验了生产岗位的真实节奏与技能需求。
掌握企业用人“靶心”
架起育人“连心桥”
作为行业特色院校和 A+学科所在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始终把“抵近行业一线”作为教育教学的生命线。短短十几天的专业行业认知实践,效果却如催化剂般迅速显现——
辅导员们带回来的不再是模糊的“企业需要人才”,而是精确到能力项和课程反馈的“需求清单”。学院正据此筹划,将一线案例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引入校友真实发展路径分析。“要让课堂所学,离现场所需更近一步!”学院教学副院长贾文龙表示。
辅导员们成了最活跃的“校企联络员”。基于此次实习建立的互信,学院与多家企业迅速敲定了共建“师生行业认知实习实践基地”、邀请“油田专家总工进班级”、聘请资深 HR作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导师等校企合作意向。石油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小王兴奋地说:“听说我们能去刚签的实训基地实操了。辅导员老师实地‘踩过点’,我们心里更踏实。”
掌握了企业用人的“靶心”,辅导员们指导学生求职时底气十足。“现在我知道,简历里‘参与过XX课程设计’不如改成‘运用XX原理解决了XX模拟问题’,这样更能抓住 HR的眼球。”即将带毕业班的辅导员鲁尹婕分享她的“实战心得”。
2025届毕业生倪都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成功签约心仪单位后,兴奋地表示:“老师帮我梳理的经历,特别契合岗位需求,感觉就像量身定做。”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中赴“三油一网”等央国企就业比例始终保持在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接近97%。
“这场‘一线必修课’绝非暑期限定,我们要让‘下现场、接地气’成为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常态和职业自觉。”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曾明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