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教育导报》
2025年第66期(总第4081期) 导报二版

如何稳发展

持续开展心理护航,提升发展“韧性”

在雷波县黄琅镇初级中学,教师杨成芳上完数学课后,总会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转一转。在那里,时常有学生找她聊天、谈心,哪怕只是闲聊,杨成芳也十分欢迎。

2014年,黄琅镇初级中学成立心理辅导小组,数学老师杨成芳出于兴趣,成为该小组的一员。“我们都是‘半路出家’,仅凭自己钻研,很快就遇到了专业上的瓶颈。”她回忆说,改变开始于2021年底,在教育厅的联系下,该校与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结对,该中心的专家们“手把手地教”,让黄琅中学的心理教育有了质的提升。

如今,杨成芳除了承担校内的心理教育工作以外,还是雷波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杨成芳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这是目前雷波县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着15所学校的成员共同发展。

教育厅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多、专业师资欠缺的实际情况,相继组织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14所高校心理健康中心,与雷波县11所中学和8所小学结对子,对雷波师生实施心理护航工程,重点开展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一个重点群体(班主任群体)、辐射一个乡镇片区、建好一个专门场所等“六个一”活动。

“现在我们每学期都会做心理筛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雷波县城关小学校长王高强感慨,正是通过心理护航工程,老师们关注到以前“看不见的东西”,在视野、思维乃至教学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提升,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3年至今,教育厅新一轮定点帮扶工作队也将师生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帮扶的重要内容,相继组织省、区心理健康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雷波县永盛、箐口、黄琅等乡镇学校开展师生心理健康辅导,指导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协调心理健康专业团队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对教师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师生心理健康情况。

从“输血”改善学校“硬实力”,到“造血”提升办学“软实力”,再到“养心”为教育增添“韧性”,教育帮扶在“润物无声”间不断催生着变化。

大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黑尔布现在还记得,2015年前,村里读过初中的人都寥寥无几,“想找个人当村文书都找不到。”自2015年起,教育厅连续派驻该村的5任第一书记和1名工作队员,都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为学生协调奖助学金,实施各类专项工程。10年间,大杉坪村走出的大学生人数从0上升到了39,今年还将实现新的突破。

“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读书的条件也越来越好,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实现更好的人生发展,助力建设更好的家乡。”马黑尔布对未来充满信心。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