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运动会邂逅暑假,如何让孩子们走出家门、投身运动,在挥洒汗水中爱上体育?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8月17日在成都举行,这场非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正以独特的魅力点燃成都,也为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带来新契机。
如今,“世运热”在成都的校园、社区、家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期待着感受“家门口国际赛事”的精彩。如何通过多元创新的成都世运会,进一步为儿童青少年打开通往体育世界的大门?本期,我们共同探讨。
世运氛围满蓉城
运动体验“零距离”
世运会尚未开幕,成都已经将“运动场”搬到了市民家门口。成都世运会执委会联同多家单位在全市范围内的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残疾人服务点等场所,精心打造了“世运空间”城市微场景。这些空间以世运科普和项目体验为核心,构建起“世运知识角”“世运轻展厅”“世运微广场”三级展示体系。
连日来,许多成都市民带着孩子走进“世运空间”城市微场景,了解成都世运会会徽、口号、吉祥物等基础信息,还拿起运动装备,体验自由搏击、软式曲棍球、飞盘等比赛项目。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居民杨女士带着孩子与吉祥物装置拍照“打卡”时表示:“通过宣传单和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知道了不少从没听说过的比赛项目,既有趣又生动。”
除了城市微场景,成都世运会执委会还陆续推出了12场不同主题的“世运课程”。7月6日,啦啦操“世运课程”走进武侯区簇锦街道高碑社区,教练向在场小朋友介绍道:“啦啦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等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成都世运会啦啦操项目设置的是双人花球比赛。”随后,教练带领大家了解、体验花球啦啦操项目,通过花球教学、成套动作展示,锻炼儿童动作协调性的同时,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默契。
在成都各中小学校园里,世运会氛围同样浓厚:金牛区天回小学构建“普及课+社团+校队”三级培养体系,开发原创跑酷课程;金丰路小学、树德实验中学等校引入轮滑、飞盘、武术沉浸式体验课;成都东部新区联合成都体育学院开发23个跨学科课程,打造“冠军课堂”与“世运文化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孩子们成为世运会歌曲《逐梦》的“传唱者”,还将歌声带到了宽窄巷子。该校德育处主任贾玺介绍,学校以世运会歌曲校园推广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世运会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学生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学唱歌曲,让体育精神在音乐中传递。
随着“世运热”升温,不少家长准备购票带孩子观赛,希望与孩子一睹各国运动员风采,近距离感受炫酷、新潮的比赛项目。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唐弋婷表示,世运会比赛项目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如啦啦操的团队配合展现了“协作的艺术”,跑酷的障碍跨越象征着“困难即阶梯”。作为母亲,唐弋婷计划带孩子观看技巧、啦啦操、跑酷等项目,还将通过线上观看比赛和趣味科普,加深他们对非奥项目的了解,让孩子感受运动的魅力。
假期运动“不放假”
亲子在体育中共成长
今年1月起,四川要求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丰富体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时,鼓励家长陪同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暑假来临,如何让这“2小时”延伸至假期、融入家庭?成都世运会为保障暑期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带来了启示。
唐弋婷建议,学校可以设计“暑期运动小达人”打卡活动,体育老师布置相应暑假运动作业,学生完成打卡后,开学可以兑换体育器材等奖品;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成立社区运动社团,利用全民健身场所开展亲子运动。
“拔河、飞盘、跑酷等世运会比赛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适合家庭开展的趣味游戏。”唐弋婷以模拟跑酷为例,家长可以在客厅设计障碍挑战,用书包当路标,跳绳模拟红外线,瑜伽垫做安全区,终点放置“动画片兑换券”等奖品。她还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跳健身操,铺上瑜伽垫就可以开展,以成都世运会歌曲为配乐,自由编排动作和队形,还可以相互担任“裁判员”。“家长的参与和陪伴,是最好的运动促进。当运动从任务变为亲子间的协作,‘2小时’就不再是冰冷的要求,而是亲子共同成长的温暖刻度。”唐弋婷说。
暑假是养成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的黄金时段。在培养孩子运动习惯方面,唐弋婷建议采用渐进式目标设定的方式,先让孩子认识到运动的好处和缺乏运动的后果,以可以轻松完成的小目标降低运动障碍认知,给予孩子成功体验,再逐步提高目标,巩固运动行为。她提醒家长,要预防习惯形成初期的“反复”,比如天气不佳时,及时准备替代运动方案,同时,家长也应以自身规律运动为孩子做示范,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此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避免使用强制手段。唐弋婷表示,家长可以通过提供选择(多种运动项目)、创造成功体验(适度挑战)、建立联结(亲子共同参与)等方式,让孩子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胜任感和归属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运动习惯真正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体育精神融入生活
赋能青少年成长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培养坚韧、团结等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成都市铁路中学武术队教练李陈龙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借助世运会与暑期运动,家长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综合提升,将体育精神融入生活。
每天放学后,成都市铁路中学武术队队员至少要训练3个小时,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进行体能训练。面对挑战,一些队员有时想放弃,但李陈龙总是鼓励他们,将挑战视为成长契机。“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孩子们养成了面对生活与学习难题时冷静分析、反复尝试的良好习惯。”李陈龙说。
一名队员的转变让李陈龙记忆深刻。“初入武术队时,她身材瘦小,体弱多病,频繁请假,家长一度考虑让她放弃。但她坚持完成每一次的训练课程,现在不仅身体强健、生病减少了,内心也更强大了,还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中摘得了金牌。”李陈龙说,武术训练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队员们还将训练中培养的专注力迁移到学习中,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做作业时心无旁骛。家长也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引导孩子将在运动中培养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
“在体育运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自立的勇气、不屈的韧劲、尊重对手的胸怀,还可以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会竞争与合作平衡的过程。”李陈龙表示,观看世运会赛事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运动员的拼搏与坚持,和孩子聊聊运动员背后的训练故事。暑期运动中,家长可以结合世运会项目设置家庭挑战赛,制定简单规则,组织家庭成员分组对抗,让孩子在竞技中体会协作与规则。
今年8月,各国运动员将齐聚成都,在世运会赛场上奋勇拼搏、赛场外友好交流。李陈龙将带领学生关注成都世运会的武术项目,激励孩子们以运动员为榜样,把体育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朝着理想奋力奔跑。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世运会还设置了残疾人柔术和残疾人潜水等项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这些比赛,让他们感受运动员超越自我的精神。“让孩子们以运动员为榜样,以体育的力量鼓舞自己,在人生赛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李陈龙说。
成都世运会“硬核”知识点
会徽
会徽设计灵感源于大熊猫、芙蓉花和中国结,以中国红、金沙黄、公园绿、熊猫黑、雪山白为主色调,既有效传达了奥林匹克精神,又凸显了中国传统元素和成都特色。
口号“运动无限,气象万千”
口号生动诠释了成都这座城市的体育热情和生活态度。“运动无限”寓意体育精神的无限可能,激励着每一位运动员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气象万千”则寓意着成都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街头巷尾的安逸气息与拼搏向上的运动精神共鸣回响。
吉祥物“蜀宝、锦仔”
吉祥物以大熊猫、川金丝猴为原型,展现成都生态宜居、热情友好的城市形象,呼吁大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融合芙蓉花瓣、三星堆图腾、蜀锦纹理等文化元素,服饰采用绿水青山渐变色与世运品牌蓝紫色,并以金沙太阳纹为点缀。
火炬“竹梦”
火炬造型提取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身形,又似一株傲然挺立的竹。顶部两叶竹芽优雅舒展,宛若热情的双臂。火炬出火口为金沙遗址出土铜立人像太阳冠造型,底部以三星堆遗址神圣凤鸟纹托举火炬,传递“凤飞鸣则天下平”的古老祝愿,祝福世界和平美好。值得一提的是,“竹梦”是世界运动会历史上首支火炬。
奖牌“竹光”
奖牌正面巧妙融入太阳神鸟纹饰,与暗合城市轮廓的流动凹凸线条,在底部营造出层层光芒;背面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竹文化——竹节与竹叶造型,诠释了运动员勇攀高峰的向上精神。奖牌以巧思传递分享理念,内含一枚独特的金属质徽章,获奖运动员可将徽章取出赠予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