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王洪春

《教育导报》
2016年第72期(总第2969期) 导报三版

日常教育教学中,总有一部分教师在重复着过去的故事,工作无创新,没乐趣,而学生又仿佛是那么顽皮,成绩总上不去,教师无法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自我并获得满足感,从而直接导致倦怠。

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各具个性,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唯有不断地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提炼问题,展开研究,从中发现教育学生的好方法。如此,我们就能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看到不一样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或许有人认为,研究就是指研究那些规范化的课题。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它导致一部分教师在研究面前望而却步,以致教育教学中亦步亦趋,迷失自己。其实,面对日常教育教学中生发的问题,我们也同样可以展开研究,而这种研究,是每个教育者都可以进行的,也是能取得成效的。教育,是为了参与许许多多生命的成长,和学生一起走过一段美丽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既让自己收获幸福,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展开研究。

或许,你苦恼的是一两个孩子作业总是拖拖沓沓,无论怎么讲道理,无论怎么批评,都无济于事,他们依然如故。那么,为什么不走进现场,走近他们,去深切地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呢?或许你会发现,有一个孩子,在别人做作业时,他要么在那里玩笔或其他东西,要么在走道里走动,要么去教室外面玩一会儿,就这样,时间流逝了,作业却始终没有做完。找到了症结,便会有办法。你可以中午的时候去教室里督促这个孩子完成作业,可是,你也有自己的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你又思考,终于,你从该生喜欢画画着力,凡是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幅画,由你拍摄下来,传到班级 QQ群和班级博客上展示。这样一来,这个孩子慢慢转变了,因为他也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

研究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我们享受到的不仅是成就感,更是成长。虽然以上这样的方法不可能移植到另一个做作业拖沓的孩子身上,但却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会不断地出现,这就是教育的常态。从来没有所谓的一帆风顺和风平浪静的教育生活,只要我们以研究的姿态走进每一天,就能从研究中获得幸福的源泉。

对于机械抄写的作业,学生不喜欢做,因此,作业质量差,学习效率低。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作业呢?作业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能从作业中既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现新的问题,并积极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作业的内容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作业走入生活实践,从而更好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和创造生活。比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就污水排放、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树木滥伐及乱扔垃圾等方面选择一个侧面展开调查,做好记录,再对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远比抄写几遍词语和句子要见效得多,也更能增加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能力。而对于那些必须要抄写的作业,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呈现方式呢?比如,学生老是爱写错别字,我们动不动就让他们抄写十几遍乃至几十遍,可后面这个字再出现时,他还是会出错。试着换一种方式,学生写错了后,让他们写一段话,内容为“向××字道歉”:哪里写错了,为什么会写错,怎样道歉,以后会注意的问题,可以组哪些词等。如此地“道歉”,学生以后写这个字时就不会再出错了。这就是研究,容易开展且效果会喜人。

这样的研究还有很多,它会解决教育生活中生发的许许多多的问题,让我们欣赏到不一样的教育风景。何乐而不为呢?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改变自己。”面对问题,我们不等待,不观望,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研究改变自己行走方式的同时,成长自己,也改变学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