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蚕豆花上写诗

■刘芳

《教育导报》
2018年第36期(总第3173期) 导报四版

桃花开的时候,蚕豆也跟着开了。分不清是谁影响了谁。父亲对我的这种问题从来都很不屑,只是很沉闷地丢一句:“管他的呢,一个季节的东西。”

在我心里可不这么想。蚕豆是有诗意的,在蚕豆上写诗的人,就是父亲。每年的霜降前后,父亲就会在胸前挂个布袋,里面装满蚕豆,背着铁锹出门,种蚕豆。一锹下去,丢三五粒,轻轻抽锹,就算种植完成。一锹一锹的整齐排列,看过去,新鲜的铁锹印迹像一个咧嘴的笑脸。我想,只有经历过种蚕豆生活的人,才有如此亲切的感受。

蚕豆不金贵,也不择地生长,屋前屋后,田角旮旯,只要一坯土,一个窝,能容身就行。在天朗气清的四月间,便开了花,它不像油菜花那样成片的轰烈,但也清新透明。它的高雅是不可复制的,黑、白、紫三色相间,浓淡适宜。隔着老远就能看见那一点黑,像一个天真无邪的黑瞳,灵动可爱。

蚕豆花谢了,就长出了豆荚,一朵花一个豆荚,毛茸茸的。嘴馋的我,倒是不顾它味道的青涩,扯下一个,就往嘴里送。如今想来,真是涩得像一个人历经沧桑,那是年少时光里最新鲜的零食。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蚕豆真是值得拥有。它栽种不费力,价格也不高,菜场地摊到处都有。有卖嫩荚的。也有拨开了荚卖蚕豆米的。旁边还配一小把韭菜,一块钱。韭菜炒蚕豆,新鲜味。还别说,很多花样的吃法都是卖菜人替你想好了。你若追根究底,他肯定回答你,小时候在乡下就是这样吃的。

那天,我买回嫩荚,拨开了就吃,老公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我,像是隔着几个年代的人。我笑着,让他也吃一粒。他不吃,说闻着就有青涩味。我心里得意,没有吃过青涩蚕豆的人,真是他生活里的一大缺失。他哪里知道,那清香生涩的是我的年少时光啊。

每到蚕豆盛产时,真是羡慕有乡下老家的人。清早小区门口就有送嫩蚕豆的父母或者亲戚,看着他们一脸的春风拎着有些湿湿的袋子,特别有感触。感觉乡下的水都是有故事的。如今,饭桌上早已不稀罕几粒蚕豆。但在父母的心中,每年种植一块蚕豆,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儿女,吃上纯天然的东西,那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吧。

如今,进入素食养生的时代,“乡下”也成了人间天堂的隐喻。茶余饭后,都梦想着,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一块地、一池塘,过着田园式的生活。我也是在乡下有老家的人,可惜离乡别祖多年,回去已成了一个遥远的梦。假如也能有一块地,我会种上蚕豆,在蚕豆花上写诗,让她见证一个季节的存在,也见证一个季节的消失。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