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

■曹春雷

《教育导报》
2018年第50期(总第3187期) 导报四版

只有在乡村,才会有暮色四合的感觉。城市则没有,因为还没等夜幕织成,灿若星海的灯光已如一哄而飞的群鸟,将这薄薄的暮色撞得七零八碎。

在村庄,你能看得到暮色从四面八方慢慢涌来,渐渐围拢。这时的夕阳红了脸,像一个圆圆而又厚实的橘子,挂在西边的山峰之上。似乎离村庄很近,好像一个孩童只要踮起脚来,一伸手就能够得着。但它急着要下山去,似乎山那边是它的家。它拽着夜的幕布,每往山那边坠下去一点,山这边的暮色便浓一点。

最早感受到暮色渐渐降临的,是在街上扎堆说闲话的妇人,扭头一看,太阳马上就要下山去了,其中一位便会立马打住话头,说:“呀,马上就黑天了,我家那口子回来后要是看到晚饭还没做,又要发火了。”另外几位也异口同声说,是啊是啊,该回去做饭了。

于是,一缕缕炊烟袅袅地升起来。烟是青色的,但夕阳给它镶上了一层金边。这炊烟是一声声呼唤,田野里的牧羊人远远地看到了,一甩羊鞭,一声唿哨,羊乖乖地围拢来,拥挤着踏上回家的路。

野地里割草的孩子也看到了炊烟,一看筐子,还没盖过底来呢,光顾着玩了,便慌了神,俯下身,急急地割上几把,但还是不太够,不要紧,有办法,在筐底撑上几根粗一点的草棒,看起来便满满当当的了。这样挎回家去,母亲一高兴,说不定还会给一个熟鸡蛋的奖赏呢。

村口青幽幽的大树,此时被夕阳罩了一层古铜色,如老汉的一张古铜色的脸,它坐在黄昏里,静静地迎接着牧羊人和他的羊群、割草的孩子们,还有,犁地归来的耕牛,突突响的拖拉机……树梢上,麻雀叽叽喳喳,一定要开完一天最后一个碰头会,然后才肯飞回各自的屋檐下。

当屋顶的炊烟渐渐矮下来,一声声呼唤开始被暮色裹着,被风携着,穿行在村庄的大街小巷。“大牛、二狗……”一个个土里土气的乳名,被母亲们亲昵地喊出来。街上贪玩的孩子听到了,赶紧一溜烟跑回家,不然,屁股会接受母亲手里笤帚的问候。

暮色是温柔的。它会让一个平日里严厉的人在此刻显现出柔和的一面来。一位平日里对孩子说话总是粗声大气的父亲,这时候望着饭桌前如乳燕待哺的孩子,心底会不由自主地泛出一丝丝慈爱。即将到来的夜晚,将会让他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梳理和安置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傍晚,即便是一个正在为生活忧虑的人,紧绷的脸也可能会松懈下来,也许,还会浮上一层淡淡的笑意。暮色稀释了他心中的焦灼。夜晚来临了,不想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

灯火亮起来。一家人在灯下,围桌坐着,吃着,说着。

窗外,夜色已经合拢。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